“性冷淡”的微信小程序与张小龙的野心——评张小龙的小程序10答

2017 年 2 月 3 日2850

  张小龙今天的开场白,奠定了今天的微信公开课的主角就是小程序无疑。

  本文系三节课(微信ID:sanjieke)授权i黑马发布

  2016年12月28日上午,微信2017年的公开课在广州开讲。

  我们应该有新的形态,不仅是订阅和推送能力,而是新的能力,类似于应用程序。通过更加复杂的接口,不再纠结于扩充公众号,完全可以跳出公众号,可以做出一种新的应用形态。

  张小龙在今天的发言非常慢,似乎给听众留了很充分的做笔记的时间。因而,演讲还未结束,网上已有人整理出了如下的演讲要点——

  张小龙小程序演讲要点整理:

  1、小程序不能推送消息

  2、小程序在微信里没有入口,用户通过扫码直接使用小程序

  3、微信不会做小程序商店,不考虑做基于小程序的“流量分发”

  4、小程序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但可以分享到群聊和聊天

  5、小程序页,分享到群里的信息是活的

  6、小程序不能做游戏

  7、小程序能搜到,但只提供有限的搜索能力(用户触到才出现,不主动推荐)

  8、小程序和公众号相互独立(相同企业的两者可以跳转)

  9、会有LBS小程序提示

  10、2017.1.9号小程序开放

  看起来,按照张小龙的说法,微信小程序在正式开放以后,将不会提供大量的“入口”和“导流”功能,这几乎在很多看起来是某种“性冷淡”式的做法。

  但与此同时,小程序的背后与将来,却又保留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野心。

  以下,我们精炼出了一些张小龙今日发言的核心内容,并针对其有关小程序的“十个回答”进行了简要点评,并总结了一些我们的思考,供你参考。

  微信没有克制,只是在发现最正确的路

  关于微信在产品上的“克制”,张小龙首次回应和解释了这个问题:

  我们创始人之一Tony也跟我们说,其实微信团队保持了很克制的心态来做这个事情。很多人也认为微信这个产品,很克制。

  其实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是惊讶的,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脑袋里出现过。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克制的话,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但我并不认为我们在做这样决定的时候,要自我压制,要切割掉很多我们想做的事情。

  相反的,我们是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反而想的是去判断什么样的东西是合理的。合理性才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我们舍弃了很多原来想要做的很多事情,不是说我们很克制,想努力少做一点,而是发现我们有很多事情是错的,很多想法是验证不通,如果我们硬要做这样的事情,是行不通的,所以才舍弃掉。

  按照张小龙的说法,其实他脑袋里是没有克制和压抑的想法,因为本来就没有做那么多事情的冲动。他们只是理性地探索正确的道路,发现用户场景下的需求。

  小程序的出发点与野心

  之后,张小龙用了很长时间来分析了他对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想象。

  他说,在PC时代,企业通过world wide web(www)接入了互联网,出现了百万级别的网站,也成就了伟大企业。

  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接入互联网更难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用户在PC时代,每天可以上20个以上的网站,但移动app里,我们很难有这么多app的使用量。PC时代是CrossLink的时代,移动时代反而不是了。

  未来呢?他说,未来的互联网设备可能不是手机,是一种眼镜。戴上眼镜,我们就能看到很多真实的东西,很大的屏幕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投射了大幅图片。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灯,灯的旁边就有一个应用程序的开关,我们就可以控制灯的开关。这是张小龙想象的十年后的场景,也许未必能出现,但看起来这是小程序的想象起点。

  张小龙说:“有一天我看到一个餐厅,门口放了一个公众号的二维码,我觉得很开心,因为他们在pc时代都没能容易地接入互联网,现在通过微信接入了。”但这也有问题,那就是店家需要push订阅的用户一些信息,公众号是基于订阅机制展开的。这是个问题。

  于是,小程序就开始了。

  对于小程序,我理解有两个关键词:“无处不在”、“用完即走”。用完即走张小龙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而我认为无处不在在于:微信和物理世界息息相关,就像AR一样。也许微信会重新开启一种真正的AR场景,让用户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通过小程序结合起来。这是我对这次张小龙演讲的最深刻的感受。

  以前我认为微信在做一个OS,今天我感觉他们想索引整个世界!

  评张小龙小程序10答

  最核心的,张小龙回答了几个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其实,关注三节课的同学应该也能感受到,三节课之前已经猜对了大部分问题,今天只是被证实了:

  Q1:小程序的入口在哪里?

  A:没有入口!微信还是去中心化。小程序是非订阅机制的,它是直接服务式的。

  比如,你要看某个站台公交车到达时间,你可以扫描一下站台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了。小程序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很多地方,就像公众号的早期一样。

  点评:小程序的第一入口还是服务者自己放置的二维码。第二入口是:用户分享(群、聊天等)。

  Q2:小程序商店存在吗?

  A:没有!因为没有下载,所以没有商店!有搜索,但没有商店。

  点评:应用商店是头部做法,用app store的玩法真的是完全反小程序精神的!不知道以前那些猜测小程序商店的人怎么想的!

  Q3:小程序怎么推荐?

  A:当然是朋友圈和社交关系!人与人的推荐,社交关系的推荐,而不是机器。在微信里依赖社交推荐。

  点评:张小龙也提到了电影推荐这个使用场景,三节课在2016年初的产品猜想里,完美猜中了(文末可以看到我们当时的解读)。

  Q4:小程序有粉丝吗?

  A:没有!只有访问用户,但没有粉丝。网站是没有粉丝的。

  点评:因为不是订阅机制,所以没有粉丝。但事实上网站是有粉丝的,用户其实就是网站的粉丝,比如三节课,对吧?

  Q5:小程序可以推送消息吗?

  A:不能,否则用户会疯掉。但我们会提供一种有限的服务触达能力。用户在小程序里有操作,就会有通知机制,我们允许开发者发送一条通知。我们不希望用户被打扰。

  点评:所以很想服务号的推送机制,用户通过一些activity触发一些通知策略,在有效的session里发送出去。

  Q6:小程序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A:不能。可以分享到聊天和群里。

  这是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的,比如做出很多协同合作的化学反应。比如有个投票小程序,在群里就可以发起一些投票,进行一些群里的任务,被群里的所有人共享。当有人更新状态,群里其他人可以看到,于是协作就出现了。我们还提出了小程序页的概念,比如股票小程序。我用了,然后分享到群里去了,大家看到的就是07001这个股票。这就是小程序页,我分享的是这个页面,活的信息,而不是整个小程序。

  活的信息,活的意思就是你甚至不用点进去看,就能看到这个页面/小程序在更新,比如时钟的小程序。暂时还没实现出来,我个人很期待。

  点评:暂时不能到朋友圈,未来一定会到朋友圈!因为社交的推荐逻辑必然要求朋友圈。现在不能做,因为还没想好怎么做!

  Q7:小程序可以做游戏吗?

  A:现在并不能。

  点评:游戏……微信小程序要的是星辰和大海好不啦!

  Q8:小程序可以搜到吗?

  A:我们不希望流量分发的方式来推荐小程序,而是希望通过用户触达的方式让用户使用。所以,对于搜索的话,我们希望用户可以搜索到小程序,但我们会极力限制这种搜索的能力,避免滥用。所以我们会提供有限的搜索能力(搜狗的同学听到这里哭了一会~)。

  点评:SEO不好,ASO也不好,这可能是我想到的原因。我也讨厌SEO和ASO,谢谢!

  Q9:小程序和公众号的关系是什么?

  A: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是一个企业开发的,他们可能有所关联。我们可能看到这个公众号的企业下面,还做了哪些小程序。或者反之。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跳转。

  点评:所以,粉丝大的订阅号又占优势了,于是订阅号还得好好做啊!

  Q10:小程序对线下店面有提示使用小程序的二维码吗?

  A:我们会很轻的让用户感知到,用户附近还有哪些小程序在提供服务,比如附近3km有个小卖铺,你可以打开小程序,去买点东西。

  点评:AR即视感!

  最后,小程序什么时候可以用呢?

  A:我昨天和团队匆匆忙忙定下来一个时间。1月9号!

  点评:的确匆忙,但也一年了,再不出来,就要胎死腹中了!

  小程序的几个核心逻辑

  最后,看完今天的微信公开课后,我想说的是,微信小程序还是有几个基本的逻辑一直在延续的:

  1. 去中心化

  不用影响不用的用户。让用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被打扰,这可能是微信去中心化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有不一样的小中心世界。小程序也依然如此。

  2. 线上线下一体化思考范畴

  从公众号开始,微信除了在做即时通信产品,其内涵还在做一个企业的建站工具。2014年7月微信引入了风铃建站团队后,我就一直这么认为。他们希望帮助企业完成互联网接入,并通过这些企业完成微信用户的下沉!

  于是,今天AR的即视感还是很强烈的。

  3. 自运营,非导流

  商家自己导流,微信提供“性冷淡般”的支持。没有入口,有限搜索,简单的分享,你得用自己的订阅号、服务号和线下二维码来拉新。开发者负责拉新运营,微信来做好留存,在订阅号、服务号时代如此,小程序也如此!

  4. 场景,场景,场景!场景决定需求!

  作为产品经理,张小龙永远站在用户场景维度思考问题,希望解决真正的问题。“我们开发程序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是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需求,我们不是创造需求,我们在发现需求”。

  附:我们曾经对于小程序的猜想

  我们曾经在2016年初提出过关于微信小程序(那时还是应用号)的猜想,虽然过了一年,但这些都没有过时,甚至部分内容还都得到了印证:

  【重磅预测】2016年度十大互联网产品预言

  关于微信小程序(应用号),这是三节课的全部看法和建议

  史上首个微信小程序Demo流出,7大关键信息揭秘

  以下是十大猜想文章里我们关于小程序的猜想,再次贴出,供你参考与思考:

  我们猜想,微信应用号的产品形态和基本逻辑将会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微信应用号不会存在统一的一级拉新入口(也就是Tab入口),甚至没有统一入口。只有面向应用号管理者的管理入口。

  2.微信应用号很可能和服务号一样,基于 IM 的基本结构形态打造而成,简而言之,虽然听起来有一堆服务,但事实上也是聊天框。例如——

  以及,微信钱包中的各类应用,可能就是应用号的原型。

  3. 应用号的管理和添加更有可能出现在微信的“通讯录”中。如果是这样,那应用号的入库逻辑可能和公众号很相似。使用搜索、二维码等作为发现\安装入口,在通讯录中增加应用号的管理入口。如下图:

  在搜索中,则可能有如下展示:

  进入应用号后的样子,可能会是通过一个应用号框架,把目前的 H5 站点接入进来,并且打通账号和支付两个基础模块。

  4.微信应用号很可能会跟微信现有的关系链关联起来。

  假设一个场景:我周末无聊,一个人想去看电影,于是我打开了微信电影票的应用号,果断买了张票,然而一个人看电影最无聊了!

  这时候,微信应用号的关系链分享功能触发(观察到你只买了一张票):“是否邀请好友一起去看场电影啊?”

  选择邀请好友,应用号在我的朋友圈中添加了一条状态:“下午我去看《三体》这部电影,谁会陪我去呢?”

  此时,我的其中一位朋友看到这条状态,他可以选择通过应用号购买了同场电影票,并获得优惠。

  在这个场景中,我的朋友感知到了应用号的存在,并享受到了它的服务。甚至没有看到烦人的优惠券,就获得了折扣。

  其实,类似的应用场景在 Facebook 里面已经存在,他的名字叫 “sponsoredstory” ,星巴克经常玩这个功能。

  ( PS:sponsoredstory 是 Facebook 的一种广告形态,很类似我们讲的应用号的使用场景。FB将每个服务提供者的 weBApp 放入一个框架,并且提供 FB资源给广告主去运营这个webapp。)

  如此一来,可能就完成了应用号虽不会给用户推送消息,但也能提供相当大的能量给到应用号的提供者,以帮助服务提供者提升留存。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