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系列谈⑧
颜旭
2022年07月18日08:35来源:解放军报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安全则国家安全。习主席指出:“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
文化安全,主要指一个国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免于威胁和危险的状态,以及保持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必须得到有效维护。这对于有效应对思想文化领域风险挑战、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后期,伴随着人类现代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逐渐突破传统安全领域,由军事安全、国土安全延伸到包括文化安全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在我们党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中,文化安全连同政治、军事、国土、经济、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安全,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进一步凸显了思想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战争形态的演变,文化不仅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也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维护文化安全事关军心民心凝聚,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另一方面,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现国家形象、构建文明形态、争夺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重要手段。文化安全连同军事安全、科技安全和社会安全等一起,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文化安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习主席深刻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充分揭示了思想文化领域安全对政权安全的重要性。文化的影响力首先体现为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党的政权稳固。一些国家发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核心价值体系混乱了,核心价值观受到了怀疑和否定。这启示我们,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当今中国,多元文化共存共生共荣,但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暗流涌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文化自信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近代中国,“全盘西化”思潮盛行,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传统文化受到怀疑批判,整个民族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危害。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安全得到有力维护。但也要看到,在文化领域依然存在“以洋为美”“以洋为尊”“唯洋是从”的心理,这不仅制约了文化的健康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文化安全的隐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关系,在文化自信中交流互鉴、互融互促。
提升文化安全实力。在国际较量中,战略运筹很重要,但说到底还是要看有没有实力、会不会运用实力。有足够的实力,战略运筹才有强大后盾,安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安全实力还不够。解决这一问题,既要伴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步伐,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夯实文化安全实力的基础,也要充分借助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同时,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坚持文化斗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但并不意味着容忍放纵那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因素。必须在尊重差异中确立主导,在包容多样中求得和谐。面对复杂的文化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习主席反复强调各级干部要“永葆斗争精神”和“提升斗争本领”,要敢于“亮剑”。文化绝非“温室里的花朵”,只有经历过“风吹雨打”,才能深扎沃土、不易撼动;文化安全也不是求来的、让来的,只有经历过斗争,才能锤炼成钢筋铁骨。文化领域的问题最终要靠真理的力量去解决。对一般性的文化争论和模糊思想认识,还是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靠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靠深入细致的文化工作,用真理揭露谎言,让科学战胜谬论。
三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马克思曾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维护文化安全,核心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实践表明,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大国,形势越是复杂,社会思潮越是多元,越是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需要一以贯之地从政治上、法律法规上、政策制度上加以保障,也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彰显真理的力量,在回答时代课题中彰显科学的力量,在回应人民呼声中彰显思想的力量。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向来复杂尖锐,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各种势力争夺的重要阵地。习主席指出:“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宣传思想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积极投身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一线;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要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高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牢正确办学方向,守好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唯有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各责任主体的协作,才能汇聚起维护文化安全的磅礴力量。
积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同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具有对社会大众的全时空开放性。借助网络,不论是积极思想观念还是消极思想观念,都能直接“登堂入室”,这彻底打破了思想文化传播的传统格局,加速了思想观念多样化。而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对互联网的控制已成为西方一些国家传播西方文化、推销其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习主席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势,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有效动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切实占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编:代晓灵、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