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占卜何以野蛮生长

2019 年 10 月 11 日1320

当数字化生活闯入人们的眼帘时,互联网占卜忽然也热闹了起来。媒体调查显示,近几年,青年人在各种占卜APP、网站注册的数量激增,打着自我心理疗愈幌子的“心理学+塔罗牌”配方和久违的八字、生肖、掌纹、面相测试“争奇斗艳”,各款占卜APP的亲测推文,各种有关“网络占卜是不是下一个互联网风口”的讨论一齐扑面而来。那些互联网占卜野蛮生长的地方,似乎在一些网民“默许”的视线里,成了可以不断突破精神底线的灰色地带。

其实,互联网占卜并不是所谓灰色地带上的产物。其危害显而易见,伎俩也不算新鲜。《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早已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扬封建迷信。法律专家也清晰地指出,“算命大师”利用顾客对不确定命运的担忧,虚构假象来挣钱,并以此为核心商业模式长期从事此类营生,就是诈骗。如果其诈骗金额达到一定程度,还可能构成诈骗罪,要负刑事责任。

然而,为什么传统的迷信披上了互联网外衣,反倒成了不易治愈的顽疾?根源在于潜藏于人们内在的一种负向思维。当人的渴望不能从现实中得到满足,便会用想象的替代物来满足,甚至相信虚无缥缈的命运。加之当今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也会让人产生一种依赖,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意识。有人把这种社会心理称为精神迷失。尤其在互联网“放大效应”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中相互感染、影响,不假思索便盲目相信和效仿。

所以,除了监管部门强化执法、对网络平台加强审查之外,全社会需要培养正向思维,来抑制互联网生活中的现代迷信。对人自身来说,这种正向思维就是热爱生命,不屈从于环境,能够在现实中找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积极发展自己;对人际之间来说,这种正向思维就是接受他人,愿意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未知和挑战,能够以诚信与他人相处、合作。当然,这不只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一种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建构,包括专业的社会心理救助。譬如在社区中,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社会心理救助疏导系统,能够在日常中帮助人提高自我认知、挖掘潜能,能够在人们心理失调时及时做出干预、有效维系平衡。 (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袁丹华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