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来了“新”游客
雪中的故宫
来自百度
11月底,以“传统文化未来想象”为主题的“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吸引了来自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博物馆相关领域的负责人,共同探讨博物馆如何尝试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联姻”。
事实上,近年来,通过开设淘宝店、使用VR技术、研发APP、提升网站等一系列举措,故宫一直在不断谋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新”已经成了故宫的一大标签。一座接地气的“新”故宫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游客纷至沓来。
奔着“故宫制造”而来
今年夏天,江苏姑娘王佳欣在看了微信朋友圈里一篇文章之后,被故宫团扇深深地吸引住,马上去故宫的淘宝店铺选购。这件故宫藏画系列的真丝团扇,一共四款:出水芙蓉款、千里江山款、夏日诗款、项圣谟花卉款,每一款都让王佳欣心动。“确实是每一款都喜欢,都想买,可是当时淘宝店铺里项圣谟花卉款和千里江山款缺货。”王佳欣告诉我,等了几天,她终于按捺不住专程前往北京到故宫,把那两把扇子买回来了。
“90后”的王佳欣伴着互联网一起长大,平时吃穿用都追求新奇时髦,“会被这么传统的东西吸引,我自己也挺意外的!”
和王佳欣有同感的人,在故宫淘宝店167万的粉丝里比比皆是。闲时逛逛故宫淘宝店,看看故宫又有什么新创意,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习惯。手机壳、书签、环保袋、雨伞、首饰、日历……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拥有一大批忠实拥趸者。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如今,故宫里商店售卖的都是故宫自己研发的独创产品。单霁翔还公开为“故宫制造”吆喝:“你们千万别买故宫的行李牌啊,因为太好看了,出差一次,准丢。”
晓晨在国内某公司驻巴黎办事处工作,以前从中国回巴黎时常苦恼不知给法国同事带什么纪念品,现在,只要是故宫出品,法国同事都喜欢得不得了。“现在我回国探亲的日子,是除了圣诞节之外最受法国同事期待的节日了!”晓晨打趣道,她的两位法国同事也正在计划来看下雪的故宫呢。
“网上游客”越来越多
故宫在游客们的心中有着标志性的地位。豆瓣上有一个“故宫博物院”小组,成员共有9946人(截止记者发稿时),其中更有组员发起成立里“我们都爱逛故宫”的微信群。网友“喵小喵”告诉记者,自己虽然还未曾去过故宫,但是通过上网、与网友交流,对故宫有了很多了解,“有些细节去过的人都未必知道。”“喵小喵”说,在对故宫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再去逛故宫,感受一定会不一样的。
去年12月31日,故宫迎来了当年第1600万名游客。据美团旅行统计,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故宫博物院的人气称霸国内景区。“观众来得再多,也是一小部分。”科技让许多没来过故宫的人有了认识故宫、了解故宫,甚至是“走进”故宫的机会。
如今,故宫的网站上有故宫的全部藏品,人们可以查阅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据统计,目前,故宫网站的日均访问量至少达100万人次。除了网站,故宫还开发了9个APP。例如,“每日故宫”APP内收藏有大量的藏品高清图,在里面不仅可以查看更多相关的背景知识,还能生成有韵味的日签。此外,经过3年零4个月建成的数字故宫,称得上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博物馆数字平台,有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展览、资讯传播、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等多种功能。
单霁翔在一次演讲中介绍:“人们进不去的(故宫)空间,我们准备了虚拟现实的宫廷原状,进去以后就可以看到养心殿和太和殿。养心殿在修,人们可以进入数字养心殿。进去后可以批奏折,可以跟大臣聊天。”
不仅来玩也来学习
11月27日,记者在故宫太和殿前遇见了5岁半的张佳一。此前,为了完成幼儿园的手工作业,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画了一幅城门。爸爸妈妈告诉他,故宫的午门最有气势,于是,周末便跟着爸妈一起来看看。尽管爸爸妈妈的讲解,小佳一还似懂非懂,却听得十分专注。“至少,对于故宫建筑红墙黄瓦的特征孩子有了深刻印象。文化就是需要这样一点一滴地熏陶。”佳一的爸爸说。
如今,进故宫的孩子不仅变多了,也更加认真了。小朋友不再仅是跟着家长四处看看“大房子”,在故宫他们有了更多乐趣。
单霁翔介绍,在故宫游玩,孩子们可以阅览故宫的图书,把故宫的图书带回家。父母不仅能给孩子选到称心的礼物,还可以做一件手工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此外,故宫成立了故宫学院,培养故宫学者。2016年,故宫开办讲座2.5万次,每次开班都爆满,全部免费,吸引了大量孩子。“相信他们在博物馆里成长,长大后一定热爱中华文化。”单霁翔说,大量古建筑修缮后投入教育使用,2016年年底4个大教室投入到学校教育中使用。“故宫还有得天独厚的地方,天气好的时候,我们的庭院都会有各个学校的孩子们来玩。”
据介绍,除了北京的故宫学院,在全国12个城市布局成立故宫学院分院。“我们的文创产品收入也大量地投入教育上面,古建筑修缮好了,就需要更多投入到教育方面。”单霁翔说。
(责编:饶竹青(实习生)、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