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湖北4人当选

2017 年 11 月 28 日2440

  昨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67人成为“新科”院士。湖北喜获大丰收,共4人当选,分别是海军工程大学何琳、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谢先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每两年增选一次。昨日,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18位外籍专家当选,因“微软”为国人熟悉的比尔·盖茨在列。

  省科技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北共有“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70人,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分布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院校科研机构组成第一方阵。其中,武汉大学14人(李德仁院士为“两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16人;长江水利委员会、中铁大桥局等单位也有不少院士。(记者文俊、通讯员丘剑山)

  何琳:把潜艇“藏”起来的人

  “水下杀手”潜艇,靠隐蔽自己消灭敌人,致命弱点是噪声。

  何琳是海军工程大学教授、某研究所所长。1981年,他考取海军工程大学轮机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从此与舰船减振降噪技术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国内大多数舰船的减振设备都依赖进口或研仿,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装备保障也受制于人。“潜艇噪声太大,就会被发现,成为‘活靶子’。”何琳暗下决心,向声隐身技术发起冲击。

  他主动申请承担潜艇隔振装置的研制任务,带领课题组经过上百次调研、上万次实验,最终攻克某潜艇隔振降噪技术难题。

  隔振装置使设备振动与艇体“绝缘”了,但噪音还可以沿着连接在机械设备上的各种管道向外传递,潜艇还是很容易“暴露”。

  为“绝缘”沿管道传递的振动噪声,潜艇上需要使用特殊接管。多年来,国内只能采用一种落后笨重的管接头来替代,既没有降噪效果,又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何琳决定动手研发有中国特色的减振降噪技术。他说:“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创新,不能受制于人。”

  外行人看来不起眼的接管,研制起来却异常复杂。

  为了验证新的工艺方法,何琳率课题组连续奋战3个多月,终于研制出符合预期的工程样品,通过专家验收。

  接管装上潜艇之后,潜艇振动噪声的二次传递被“拦腰切断”。这项研究成果填补国际和国内的技术空白,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联盟:致力研发功能梯度材料

  “此次我能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对我们团队几十年持之以恒地在功能梯度材料方面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工作的新起点。”昨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张联盟对记者说,今后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开展功能梯度材料的基础研发和推广应用,服务我国国防民用等高新领域。

  63岁的张联盟院士是功能梯度材料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室,建成了我国唯一的梯度飞片材料的生产、供货基地。他多年来率领团队致力于梯度材料的功能创新与设计、制备技术创新与工程化应用,不断将新结构、新技术运用于多个高新技术领域。

  什么是梯度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张联盟院士介绍,功能梯度材料是一大类通过组成、结构的渐变带来材料性能梯度变化、进而实现多种特殊功能,如应力缓和、生物相容、能量调控等的先进材料。目前,这类材料已在热核新能源、船舶、航天航空、兵器、生物医学、汽车、光电磁学、动高压物理等多个国防、民用高新领域获得广泛、重要应用。

  张联盟院士团队近年来针对我国多个重要国防工程中对梯度材料的极端、苛刻要求,展开刻苦攻关。其中,该团队研制的密度梯度材料主要应用于国家极端高压加载平台、航天等领域;阻尼/模量梯度材料主要应用于潜艇、高速舰船、航天飞行器等领域,实现了大幅减振降噪;防隔热一体化梯度材料用于我国新型高超飞行器等领域。

  张联盟院士表示,自己希望与院士们共勉,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谢先启:长期工作在工程爆破第一线

  再过一个月,也就是12月28日,新晋工程院院士谢先启将迎来57岁生日。成功当选院士,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谢先启是湖北洪湖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地雷爆破专业,现任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爆破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还兼任中国爆破行业协会轮值会长、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同时也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工程爆破行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谢先启长期工作在工程爆破第一线,主持完成各类爆破工程500余项。主要包括:1995年,武汉侨苑新村18层倾斜大楼抢险爆破拆除;2002年,武汉外滩花园群楼爆破拆除;2004年,湖北阳逻100米烟囱“定向双次折叠”爆破拆除;2007年,武汉王家墩CBD两栋19层楼房“定向三次折叠”爆破拆除;2011年至2015年,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大型石方爆破;2013年,3.5公里沌阳高架桥一次性整体爆破拆除;2016年,青海省桥头铝电5×12.5万千瓦机组工业建筑群一次性整体爆破拆除;今年,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19栋楼房一次性整体爆破拆除等。

  在成功实施多项爆破工程的同时,他还带领团队依托重大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提出“精细爆破”理念并构建其技术体系,为推动工程爆破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先后出版《精细爆破》《拆除爆破数值模拟与应用》《城市高架桥精细爆破拆除》著作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

  马丁:制定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诊疗指南

  他是妇产科学界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是“973肿瘤侵袭转移”项目首席科学家,昨日,他当选为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他最喜欢的一个称呼仍然是——医生。

  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马丁。

  马丁出生于云南昆明的医学世家,儿时慈父远近闻名的好口碑和言传身教激发了他们兄弟姐妹探索生命奥秘,6个孩子中3个都选择了学医。从同济医学院博士毕业后,马丁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肿瘤转移领域的博士后研究,成绩斐然,但胸怀报国之志的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于不惑之年回国。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30多年来,马丁和他的团队孜孜不倦。

  首次揭开汉族宫颈癌发病遗传奥秘,为中国人的宫颈癌遗传病因提供了新的见解,使我国有望精确圈定宫颈癌高危人群,可大大降低宫颈癌预防费用。

  制定我国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诊疗指南。以往,放疗被国际诊断治疗指南定为宫颈癌、卵巢癌的“金标准”。马丁通过多个大样本人群分析发现,这个标准并不适合中国人。他一改传统,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诊疗指南。

  他创新设计的分子剪辑技术促使宫颈癌前病变逆转,被国际顶级科技杂志评价为“开拓了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时代”。

  马丁常说:“问题发源于临床中病人的困苦,医学家不能仅仅凭靠热情和激情治病救人,中国医学家一定要坚持独立且深入的思考,去推动世界医学的发展。”在这条道路上,他不忘医者初心,坚定求索。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