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满仓“渔米”香 舌尖安全有新招

2017 年 11 月 26 日2160

来自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遗产保护地——浙江青田的稻鱼

  央广网上海11月25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出琳琳)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今天起在上海海洋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79家企业,在这里展开了稻渔种养模式和“渔米”品质的大比拼。

  “渔米”首次全国大比拼

  “水稻与鱼、虾、蟹、鳖、蛙等水产动物共生共作的这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正在全国逐步形成。除了稻田生产的鱼、虾、蟹等水产品外,甚至稻米也更安全有机,更受消费者的青睐,这些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正在不断扩大,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又多了一道保障。”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刘其根说。

  据悉,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已在不少省份得到大面积推广,但“渔米”在全国范围的大比拼还尚属首次。在现场,来自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广西、辽宁、云南等地的“渔米”堆满了展台。其中,云南红河州元阳哈尼梯田企业携当地特产“红米”备受关注。

  刘其根介绍,参赛企业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的水稻主产区,甚至远在天山脚下的新疆也有企业前来参赛。有来自我国品质众口皆碑优质大米主产区东北的企业,更有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浙江丽水青田稻-鱼共生和贵州从江的稻-鱼-鸭共生的种养企业,还有独具特色的四川长生稻企业等等。

  “渔米”评比门槛高

  这场“华山论剑”的大比拼,除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外和一定的稻渔种养经验外,还需要当地农业、渔业主管部门的推荐,并能出具原产地、批量生产证明,省级以上无公害资质证明等。

  在评比过程,也有严格的标准,生态共生的大米必须参照国家优质大米的评比标准。在安全、品质方面,除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外,专家们还将对重金属等关键指标和有关品质进行专门的测试和评定。“颜值”、气味、口感都不含糊。此外,专家还将对种养模式的科学合理性、经济实用性、综合效益进行评定。评出的大米,可谓“百里挑一”。

  专家力推“标准化”

  本届论坛上,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外公布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根据这项规范,稻鲤、稻蟹、稻虾、稻鳖、稻鳅种养模式都有了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从近年的粗放分散型,把新的制高点放在了“规范化”上。

  单纯种植水稻效益低,但也有可能一些地区可能借稻渔种养之名,在稻田中过度开挖养殖沟溜,虽然能使农民增收,但基本农田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我们既要鼓励全国各地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上的创新,推动产业的发展,又要宣传稻渔种养的标准,规范稻渔种养模式,保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刘其根说。

  本届模式创新大赛,把是否符合水产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通则》作为重要条件,从而能引导种养企业朝着更规范、更科学的模式发展,更有利于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科技”米为何越来越贵

  今年,一斤“高科技含量”的“渔米”,其市场价格在20元上下,比普通大米贵了4-5倍,相比去年价格略有上涨。老百姓要想以平价购买“科技”绿色米,仍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它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为了保障米、水产品都有更好的品质,尤其防控水产品的病害,种植户会减少养殖密度,牺牲片面追求产量。因而拉升了‘渔米’和水产品的价格。”刘其根分析,在这种模式下,鱼、虾、蟹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水稻为鱼提供生长的小气候、饲料,可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完全符合现代农业所提出的高效、生态等要求。

  从地方政府、养殖户的角度来说,“渔米”价格高,养殖户的收入就有望成倍增长,从而激发农户的积极性。

  生态模式遍地开花 绿色发展道路可持续

  近年来,稻+渔生态模式已全国各地得到普遍推广。在优质渔米评比活动中,四川、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地的大米均榜上有名。

  “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联盟的责任”,刘其根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把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作为未来的发展方针。”

  刘其根还透露,战略联盟将努力创新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为大众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将建立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规范,以推动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