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研究发现海洋4000米深处四分之三动物会发光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2017 年 4 月 13 日4200

参考消息网4月12日报道 英媒称,自从探险家威廉·毕比在20世纪30年代乘坐一个金属球状潜水器下潜到深海以来,海洋生物学家一直对发光海洋动物的数量与种类感到震惊。不过,几乎没有什么研究真正记录了海洋不同深处的发光动物数量。

英国物理科学新闻网站4月10日报道,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新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美国蒙特雷湾海洋生物研究所(MBARI)研究人员塞夫里娜·马丁尼和史蒂夫·哈多克展现出的场景是,在蒙特雷湾海平面到4000米深的海水中,有四分之三的动物都能自体发光。

有人会认为,统计海洋中发光生物的数量是件易事,只需观看在不同深度拍摄的视频或照片就行。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摄影机的感光度能达到可以显示许多海洋动物发出的微弱光亮的地步。海平面下300米深处事实上就已是漆黑一片,因此动物不需要发出很强的光亮。此外,大多数动物也不会持续发光,因为发光不仅会消耗额外的能量,还会招来捕食者。由于在深海清点发光动物数量存在难度,因此先前对发光动物比例的大多数估计都是建立在研究人员透过潜水器窗口进行的定性观察基础上。马丁尼和哈多克的研究是有史以来对海洋不同深度的个体发光动物数量与种类进行的首次定量分析。

MBARI的遥控水下机器人在蒙特雷峡谷及周边水域进行了240次下潜并拍下了视频,研究人员对视频中出现的所有体长超过1厘米的动物都进行了记录。他们清点了超过35万只海洋动物。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马丁尼把上述240次下潜所观测到的动物清单与此前已知的自体发光动物和动物群清单进行了对比。后者是建立在对先前的科学论文进行汇总以及哈多克等人的第一手观测的基础上。

马丁尼和哈多克在对数据进行仔细研究后吃惊地发现,从海平面直到4000米深处,发光动物与不发光动物的比例在各个深度都极其相似。尽管发光动物的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这显然是因为,深度越深,任何种类的动物数量本来就会越少。

研究人员还发现,海洋不同深度的光亮是由不同的动物群发出的。比如,从海平面到1500米深处,大多数发光动物都是水母或栉水母。而在1500米至2250米深处,蠕虫是数量最多的发光动物。而在更深的地方,形似蝌蚪、名为“尾海鞘”的小型动物占到可观测发光动物总数的一半左右。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