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个全国“爱耳日”:关注聋哑儿童 倾听无声世界里花开的声音

2016 年 11 月 17 日3220

  今天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当我们很多人借此呼吁安全用耳、拒绝噪音的时候,却有那么一群孩子,他们是如此渴望听见泉水的叮咚,渴望听见小鸟的鸣叫,渴望听见城市的喧嚣。他们是听障儿童,是上帝咬过的苹果。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像一道无形的门槛挡住了他们与外界沟通的路。

  3月2日,在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探访了这群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

明丽霞老师给孩子们上科学认知课,在做手工中学习颜色和快慢。

帮孩子纠正书写过程中的错误。

  无声世界让他们付出更多努力

  3月2日上午10点半,恰逢孩子们第三节课下课的时间。倘若在其他学校,此时一定充满了孩子们欢笑嬉闹的声音,可当记者走进聋哑部五年级教室的时候,感受到的却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沉默。这里的孩子正在作业本上认真地练习上节课刚学的字词。看到记者来了,他们脸上显现出些许喜悦和害羞。其中一个姓张的孩子,在老师手语和口型示范的帮助下,响亮地叫了一声“阿姨好”后,便又继续埋头写字。

  “他们能说出话来,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在学校教课10年的张瑞君老师说,一个普通的汉语拼音字母,正常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可对于听障儿童来说,需要练习数十遍甚至上百遍。“就拿‘d’‘t’两个字母来说,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者的差别,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习起来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除了看老师用手语、嘴型解释外,还要无数遍借助纸张等工具反复练习。”

  不掺杂质的生活让他们更加清澈单纯

  在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从学前班到高中,有130多个听障儿童。他们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说不出自己的话语,只能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或许是因为屏蔽了外界的纷扰,他们的眼神没有掺进杂质,清澈得如同一汪深秋的湖水,他们的笑容,温暖得仿佛可以融化整个冬天。

  说起聋哑孩子的性格特征,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张勇老师说,因为听不到,他们就会更加借助于眼睛观察,也因此形象思维会比较丰满。也因为听不到,他们更加单纯、敏感、细腻,也更加关注内心的感悟,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就更强。张勇老师的这些话,在学校教学楼走廊里贴着的书画作品里得到了印证。

  爱和责任让老师选择无悔坚守

  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学习和生活。东营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也是如此,他们挥洒着汗水,默默守护着这群无言的天使,用爱和责任让孩子们的无声世界变得不那么冰冷。

  一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张瑞君2006年来到东营特殊教育学校。对聋哑孩子的特别关注,让她选择了这份职业,并且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张瑞君这样描述她跟孩子们的感情,“对于我来说,这些孩子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发出的每一个音节、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让我无比高兴。”

  教授科学认知课程的明丽霞老师说:“最幸福的时候,是听到孩子开口说话的声音。曾经有人把聋哑人说话比作铁树开花,但我想,只要我们一起付诸努力,用心来理解和关心孩子们,就一定会在温暖的春天,聆听到花开的声音。”

  让孩子“听见”大家在努力

  张勇老师介绍,为了帮孩子提高听力和语言水平,学校引进了“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运用构音语言训练仪、听觉评估训练仪、言语测量仪等设备,结合各种康复手段,来帮助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听障儿童开口说话、说好话、说流利话,无障碍进行语言交流。

  此外,在3月1日召开的2016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上,记者也了解到,我市将在今年继续实施“助听工程”,为200名持证听力残疾人免费适配助听器,对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失聪很多是后天造成的,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及时处理,并谨慎用药,以免造成终身伤害。 (记者 刘未博 李怀苹)

[1][2]下一页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