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食物就一定更安全吗?

2016 年 1 月 3 日1930

[摘要]理论上贵的质量更好,但也有奸商利用这种心理哄抬价格。

作者:老猫(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

刚养猫的时候,完全不懂猫粮的门道。去超市,看见包装得还不错的猫粮,就拿了两袋放购物车中。可结账的时候,排在我前面的一个姑娘直回头看我,最后忍不住说:你以后不要买国产的猫粮,要给猫吃天然粮。

当时我基本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认识的养猫的朋友多了,慢慢才了解了一些。江湖传言,某些国产猫粮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再生肉”,就是动物下水和皮毛粉碎后的物品制成。有的还添加了诱食剂。为了显示蛋白质多,甚至会添加三聚氰胺什么的……这都是传言,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要买国外生产的天然粮,纯肉和粮食制成的那种。给猫吃进口天然粮,才是负责任的主人。

这就跟给孩子吃澳洲新西兰奶粉一个道理。有位朋友说,这也等于“不给自己后悔的机会”。

当然,进口天然猫粮要贵很多倍,成本高嘛,还有运输费用和税。可是,贵有贵的道理。因为贵一些的食物,才是“让人放心”的。

贵的食物就一定更安全吗?

有一次参加饭局,身边坐的,是一位食品研究所的老师。我就请教了:怎样分辨食品的安全性?什么样的食物,吃着才能放心一点?

他沉吟半天,回答:这么说吧,贵一点的,安全性稍微高一些。比如你去买醋,玻璃瓶装的贵一些,就比塑料桶装的安全点。塑料桶装的,甭管装多久,它多少会受塑化剂的污染,是不是?所以,要是我就买玻璃瓶装的。

从那以后,我买醋买酱油买料酒,都改成买玻璃瓶的了。我觉得这位老师说得在理,就好比在超市买排骨吧,我买过一次大减价的,便宜,但颜色发灰,炖好了吃,肉是柴的,很难撕咬,深深怀疑是僵尸肉。同样的超市,买那种特别贵的小猪排,炖好了简直是入口即化,不过代价也不低,买上两三斤,就二百多元了。

为什么不吃点好的呢?我经常这么劝慰自己。把钱用在吃上,总比把钱用在药上强吧。我想,所谓安全食品,就是不怎么喂添加剂的肉食,和不怎么下农药催熟剂化肥的素食。既然如此,那么成本就会增加,希望用便宜的价格去买安全的食物,本身就是妄想。贵,自然有贵的道理。

我爸年纪大了,有老年证,坐公交车是不花钱的。所以,他有时候闲得没事,就会坐车去找便宜的东西——比如到火车站附近,找到一个超市,里面的各种食物都便宜,特别是点心。他买了许多,还送给我。我就老劝他:别买那些便宜的吃的。火车站的吃的,能相信吗?

他说对。可是过两天还去买。有分析说,老年人不挣钱了,所以消费的水准会拉低,什么东西都图便宜。我觉得还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最重要的是,他们骨子里依旧相信这个社会是有秩序的,是人人都遵守起码的道德准则、商业准则,相信大家都有起码的底线。可我们年轻一点的,却不相信了。

给,就拿着。每次回家,我都会带些贵的食物,米、油、排骨、柴鸡蛋什么的,再从父母那里拿回一些便宜的食物。这些食物不能扔,我也吃,味道上并无异样,有的甚至还不错。只是吃的时候,心里总有种没底的感觉。

贵的食物就一定更安全吗?

多年以前,在西苑饭店后边,二里沟附近的一条胡同里,有个饭馆,专门卖大蒜辣子鲶鱼。有一阵特别迷那道菜,三天两头去吃。后来搬家离太远,就不去了,但是很怀念那个味道,就自己试着做,虽然味道形态远远赶不上饭馆的,但意思是有了。

问题来了:我住的这个地方,要买鱼就去附近的自由市场,或者超市。但自由市场很长一段不见鲶鱼的踪迹,超市就更别提了。我到哪儿买鲶鱼去啊?

问卖鱼的阿姨,我说您怎么不进点鲶鱼啊?她说,那东西没人吃,不仅卖不出价钱来,而且还总卖不出去。原因呢,是有一阵疯传鲶鱼是吃水里的垃圾长大的,特别脏,“下水道要是堵了,放条鲶鱼进去,都能给钻通了”。这样的鱼,能吃嘛?那一段,也有人这么说小龙虾。于是,鲶鱼不卖,小龙虾也不卖,真是流言可怖。

没辙,只好买点嘎鱼之类的,代替鲶鱼,但口味真的不如鲶鱼。

离我比较远的地方,回龙观,有个城北市场,规模极其巨大。有一次去转悠,意外地发现,这里有多得数不清的鲶鱼。那些鲶鱼都放在大水池子里,密密麻麻,在池中翻滚着,看得我心花怒放,立刻说,这个我得买一条。

仔细看,鲶鱼有两种,黑色的和黄色的。老板说,黄色的比黑色的好,也比黑色的每斤贵两块。具体是为什么,不肯透露。

那还犹豫什么?买黄色的啊。

没想到,人家不卖。店老板说,我们只搞批发,你要买就得十条以上,一条不卖。

好说歹说,人家同意卖一条,但是不管杀。这就麻烦了,鲶鱼大家都知道,又厉害,又滑,不好控制。我要拎回家去杀,还不知道闹出多大动静呢。看我为难,老板指点我说,你到马路对面去,他们有零售。

马路对面的店是有零售,但人家没有鲶鱼。跟零售的老板商量,那老板说,这个好办,你等着。说话间就又过了马路,到批发店拎出一条大鲶鱼来,活蹦乱跳地扔进筐里,称重,宰杀。每斤,又加价了两元。

至今,我对这个卖法大惑不解。怎么打算多花钱,还花得这么费劲呢?

从逻辑上来说,贵的就是好的,这没错。但贵的就真的安全吗?在城北市场,我还买过一条很贵的鱼,东星斑。具体多贵就不说了,是死的,但还很鲜,清蒸味道不错。老板说,之所以贵,是因为这是野生的海鱼,运输又要求快,一路高速路费摊下来,贵是理所当然。

把这事说给一位老饕听,他大不以为然。“东星斑怎么能吃死的呢?必须是活鱼才能吃。这要是在广东,吃死的东星斑,会被人鄙视的。”

活的海鱼,甭管卖多贵,北京有吗?只能说,曾经有过。比如某某海鲜市场,就有活的。但两个月前记者暗访,那些鲜活的鱼,之所以能从沿海长途运到北京,是因为在水里下了麻药,叫做“丁香油水门汀”。这药往水里一放,鱼就犹如吃了蒙汗药,被麻翻了,在水中也不折腾也不耗氧了,到了市场,换了干净水,缓一天,全醒了过来。

这药是干嘛用的?牙科医院常用这个东西——谁牙疼了,要打个封闭盖个牙髓,就使这个。它属于国家“明令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不能用于食物,怎么大批流到鱼贩子手里的,不知道。

瞧,贵的也不一定安全,要想真正安全,就必须更贵——一路上不停地往水里打氧气,成本更高。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开始怀疑,什么文化人也好,什么白领也好,什么精英也好,想要吃安全的食物,是不是得先问问自己,你吃得起吗?如果所有的食物都按照严格安全标准来生产,大家会不会饿肚子?

抑或,我们只配凑合着吃?因为,就这消费水平。

有点遗憾的是,这个城北市场年底就要迁走了,鲶鱼的事情今后依旧没有着落。无处安放的鲶鱼和东星斑,贵不贵的,还真不容易吃到了。

贵的食物就一定更安全吗?

在淘宝店上买东西,遇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的东西,价格品牌大小规格都一样,价格却是千差万别。比如我家猫喜欢的大猫盆,就是用瓦楞纸做的一个盆,猫可以蜷在里面睡觉,也可以挠着玩。这么一个东西,价格能差上十倍,便宜的就三五十元还包邮,贵的,可以标价到上百元甚至三百多元。

这是为啥啊?有几元几十元的差价可以理解,差这么多,就不好理解。看材料,都是纸板嘛,能贵到哪里去?那些贵的,能卖得动吗?

吃的也有这种现象,比如面包,比如酱肉,什么什么的。

后来和开淘宝店的朋友一聊,才发现这里面是有门道的。有人开了店,自己既没有库房,也没有货物,却什么都卖。原因呢,就是他们根本就不备货,在网上看见什么东西,觉得好卖了,就扒过来,加价,往自己的店里一挂。如果有人下单,他也会下单,留的是买家的地址信息,等于直接让原始卖家把货发给自己的买家,而自己坐地就赚了个差价。至于东西是什么,怎么吃、怎么用,可能自己都不尽了然。

难怪哦,有时候我买的四川店家的货,却从贵州发货,买的北京店家的货,却从山东发货……问过店家是怎么回事,人家回答,因为厂房或者库房在那里。

也许,真的是库房在那里吧,但也许,就是遇到了空手道的店。

我问朋友:问题是,顾客不会货比三家吗?怎么就会放着便宜的东西不买,却非要买贵的呢?

朋友答:那没办法。有的人就是喜欢买贵的。便宜的,买着不放心嘛。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