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水:用创新技术完善健全供水安全保障

2015 年 12 月 15 日3070

本报记者 梁文艳报道

本报记者 梁文艳报道

  水安全的问题引起高层的关注。

  12月1日,科技部、环保部、水利部、住建部、海洋局联合印发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下简称《方案》)。

  《方案》的出台,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希望通过顶层设计来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方案》指出,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目标与科技需求,深入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选择重点流域、中心区域、深入推进水环境监测预警技术、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湖泊与湿地保护技术、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农业面临污染防治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技术等方面科研攻关,强化集成与综合示范,优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支撑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方案》还提出,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略,抓紧实施”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科技重点专项,研发和示范一批综合节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综合调度、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先进技术。

  仔细研读这份新鲜出炉的《方案》,记者发现,《方案》中使用了创新一词,这在水安全方面是前所未有的。

  华企商学院分析师孙海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水安全创新工程,也就是政府通过一系列部署与措施,为水务行业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更好地应用、服务于水务行业。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增长、GDP不断增长,水生态遭到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

  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国控断面中,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4.8%、9.0%,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此同时,多数湖泊均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

  华企商学院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市供水能力为2.87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1.1%。但是,在很多欠发达地区,仍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在政府的推动下,近年来污水处理行业将继续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717座,污水处理能力1.57亿立方米/日,较2013年新增约800万立方米/日。目前,设市城市与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9%、80%,但是农村污水处理率仍低于10%。

  孙海红认为,《方案》的实施将对整个水务产业链构成利好,包括水务工程规划设计、污水处理设备与产品、水务工程建设、水务项目运营等相关企业将受益。

  记者注意到,《方案》还提出,要大力推广膜处理技术,重复发挥膜生物反应器(MBR)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在编制中国膜行业“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功能膜产值将突破2500亿,年均增速达到20%。RO膜技术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水淡化RO膜国内市场占有率实现30%至50%,微滤膜质量实现新突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至80%。

  据了解,膜法水处理技术可满足提高饮用水水质、提高污染排放水质、实现再生水回用、实现海水淡化的各类需求。

  孙海红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与经验积累,我国水处理技术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膜技术、污水处理设备等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目前已实现国产化,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水的利用水平、污水处理率、再生水回用等方面的差距。”孙海红认为。

(责任编辑: HN666)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