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逐步释放 券商提请安全至上
⊙据新华社电
近期,多起信用事件的接连发生,不仅对信用债二级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也再次引发投资者对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的担忧。
目前,产能过剩行业何时见底、信用风险如何演化、是否会发生超预期的风险事件导致信用利差大幅反弹等问题,成为信用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作为信用风险高发的“雷区”,目前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的去产能进程仍可谓前路漫漫。根据中钢协提供的统计数据,2015年1月至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亏损达到552.71亿元,亏损企业数占比高达48.51%。
受访的券商研究员普遍预计,未来在下游地产新开工不足、全社会发电量不见好转的背景下,煤炭、钢铁、水泥等偏向资本开支型产品的价格会进一步承压。此外,虽然现阶段尚不至于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但未来上游周期性行业企业亏损面的进一步扩大却难以避免。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民营中小企业外,还需警惕来自国有企业的违约风险。
信用债的投资方面,“市场风险偏好的降低将给低评级或瑕疵发行人带来‘反身性’效应。”在中国中投证券研究总部债券分析师张超看来,市场经历了持续的信用事件冲击后,投资者对于发行人的重大公告或信用事件的表现会更为敏感。而市场越发谨慎也将给低评级或瑕疵发行人带来更大的“反身性”效应,例如丧失固有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大幅上扬等。鉴于后续低评级发行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可能更为脆弱,当前建议投资者予以谨慎回避。
来自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的研究观点指出,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的释放只是开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僵尸企业”浮出水面,未来保刚兑的难度也会加大。
在目前信用尾部风险加大的环境中,市场应对低评级债券慎之又慎,信用债投资应牢记安全至上,以防范信用风险作为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