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域安全合作呼唤新思路
观点
今天的亚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地区,但相对其他地区而言,亚洲的区域合作及机制建设较为滞后。亚洲安全观和“一带一路”的提出为进一步推动亚洲安全合作、实现地区持久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亚洲曾是二战主战场之一,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国是抗战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沉重的国家之一。抚今追昔,我们深感战争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拥有的和平。
二战结束至今,亚洲安全局势始终不是风平浪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还未散尽,亚洲地区就被卷入了冷战的漩涡。冷战期间少有的几场大的热战均在亚洲地区爆发,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印巴战争都曾导致地区安全局势陷入危机。冷战结束二十余年来,亚洲人民依然承受着两极政治酿成的苦果,朝鲜半岛仍处于分裂状态,领土和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涌现。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国与国间的藩篱,极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和产业分工,同时也对现行国际秩序造成冲击,导致部分地区和国家在经济自由化竞争中处于劣势。更让人忧心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文明冲突进一步加剧,极端主义势力开始蔓延。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没有稳固的安全保障,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与繁荣。
为联合自强、应对全球化挑战,区域合作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安全合作也自然成为合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亚洲有着悠久的安全合作历史,但传统的安全观和安全合作模式无法真正给地区国家提供安全。历史告诉我们:日本军国主义企图通过依靠武力入侵周边国家谋求自身绝对安全,给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成为地区最大的不安全因素;两极政治下,国与国之间、国家集团与国家集团之间的联盟更多导致的是不同政治、军事集团间的对抗;有人说冷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某种程度上给亚洲提供了安全保障,但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机制安排,既未能妥善解决朝核等重大传统地区安全问题,也未能有效应对像阿富汗塔利班崛起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爆发。当前,亚洲的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为有效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亚洲期盼着新的安全观和安全合作机制。
作为亚洲大家庭的一员,实现地区安全与繁荣是中国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政策目标。新中国成立不久,就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成为地区安全的重要稳定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进一步发展了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奉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努力实现睦邻、安邻、富邻目标,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勇敢承担起维护地区金融稳定的重任。中国还积极参与“10+1”、“10+3”、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推动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主持召开六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促进区域安全与一体化进程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2014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信上海峰会上倡导了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推动在亚信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是中国领导人针对亚洲安全问题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又一系统、全面、深刻的创新安全理念,充分表明了中方坚定致力于亚洲安全、稳定与发展的真诚意愿,为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总体框架的确定和未来亚洲新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明确了宗旨,体现了中国胸怀、中国智慧、中国担当。
习近平还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也必将造福亚洲。这一设想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将成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
回顾历史,二战胜利结束和联合国的成立为战后国际体系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也为各个地区的合作共赢提供了机制保障。今天的亚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地区,但相对其他地区而言,亚洲的区域合作及机制建设较为滞后。亚洲安全观和“一带一路”的提出为进一步推动亚洲安全合作、实现地区持久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全新的区域合作理念和方式的带动下,亚洲的区域安全将更加稳固,亚洲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