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成功飞天 餐桌安全仍在地上

2015 年 3 月 24 日2210

  一架由波音737机型执飞的海南航空飞机21日从上海虹桥飞抵北京,本次航班使用的是新型能源生物航油,这是我国首次使用生物航油进行载客商业飞行。此次飞行使用的生物航油由中石化[微博]自主研发,以从餐馆收集的餐饮废油作为生产原料,这标志着我国航空业在节能减排领域进入商业飞行阶段,也将对新能源应用和绿色低碳飞行产生影响。(3月22日《南方都市报》)

  与传统航油相比,生物航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80%,最高达到90%,其低碳环保的属性显然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此外,正如中石化新闻发言人指出的,还有可能进一步改变餐饮废油的扭曲走向,化解有可能流向餐桌危害健康的后顾之忧。正因于此,自主研发的生物航油首次飞天,引来网友热切关注,其中不乏大量叫好声——“中地油”终于要面世了。

  然而,背负多重利好消息的“中地油”却未必能遂人愿。不说自主研发的生物航油才刚刚破茧,一方面,以国际标准测算,生物航油的生产成本是石油基航空煤油的2至3倍,国内多家航空公司有意“尝鲜”或许不假,但若长期负担如此高的飞行成本,恐怕难以持久;另一方面,在餐厨地沟油回收市场,正规企业“吃不饱”,而“无本万利”的收油“游击队”分食市场,已成基本面。

  去年8月,成都市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协会牵头11家会员企业,打造“标准化”的收油队伍。然而,在成都,除了这11家正规回收企业外,还有约6000人左右的“散兵游勇”在回收地沟油,成都每天产生的废弃油脂将近800吨,而11家正规企业的实际处置量仅为336吨,尚不足一半。

  就技术层面而言,我们可以让地沟油飞天,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自主生产生物航油的国家。而就现实来说,正规餐厨垃圾回收企业因“吃不饱”,或许既无力持续支持生物航油的研发生产,也无力改变餐饮废油的扭曲走向。即便是中石化,在高企的回收、研发、生产成本与未必被航空公司接受的销售价格之间,热情能保持多久也要打个问号。地沟油业已飞天,餐桌安全还在“地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对比鲜明的悲哀。

  究其根本,在于政策导向与监管尚未对地沟油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法律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属于特许经营,内含公共利益的考量。在这个意义上,废弃油脂作为城市垃圾的一部分,应该由政府部门主导着规范市场。譬如在荷兰,地沟油是由政府出钱资助企业收集。可以说,没有有利的政策导向和有力的监管去规范地沟油回收市场,到2030年生物航油达到航油总量30%的目标,恐很难实现;回流餐桌的链条,或也很难切断。

  研发并推广使用生物航油,是国家战略,也是国际趋势。地沟油能飞天,固然可喜,这可喜的背后是决心、智慧与执着,而同样的决心、智慧与执着付诸于地沟油回收规范,相信能够换回安全的餐桌,也能换来生物航油不被“分流”的原料来源。

  (燕农)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