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安全要常抓不懈”——农业联组讨论关注粮食安全与供需

2015 年 3 月 8 日2340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7日电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五连快”,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仍以较大篇幅针对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部署,并制定了量化目标:“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3月7日,在农业38、39组联组会议上,关于粮食供求与粮食稳定等话题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牛顿。资料图

  “讨论我国的粮食安全,既要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又要考虑经济全球一体化这个大背景。”全国政协委员牛盾解释道,从世界范围来看,粮食仍然供不足需,还有10亿人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从国际市场看,中国人口众多,存在大国效应这一问题,往往中国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跌。牛盾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400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满足不了人们饮食结构改善、水平提高的要求。一旦粮食安全出现某些问题,我们要从周边国家进口大宗农产品恐怕很成问题。”陈章良委员则直言,“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粮食产量在1万1千亿斤,在确定目标时应该保持去年水平1万2千亿斤,以确保粮食安全导向,不至于引起大起大落。”

  全国政协委员柯炳生。资料图

  柯炳生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确实体现了农业“重中之重”的地位,虽然现在粮食库存大,我们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信心,但要具体分析、正确解读,“粮食需求每年是刚性增加的,所以还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的任务是长期的。”结合目前农业发展形势,柯炳生表示根据目标价格进行农业补贴操作起来有难度、成本太高,“建议改善补贴方式,按农民承包面积多少‘打包’补贴,因为承包面积是稳定的,这样补贴简便易行。”

  “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改革部分应适当增加对涉农实体金融支持的表述,以及对土地‘三权分置’的论述,引导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思想解放,鼓励探索。”针对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杨小平委员说道,要创新思维方式,重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作用,助推农业“走出去”跨越式发展。而牛盾委员对此则持有不同看法,牛盾表示,“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虽然已经实践了很长时间,但对解决我们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有限,“所以,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其他措施可以采用但只是辅助。在十一连丰后,要牢记历史经验教训,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1][2]下一页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