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注射液屡现安全风险事件 华润高科触雷
舒血宁注射液再次出现安全隐患。
2月17日,北京市药监局公开责令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高科”)并召回存在安全风险的舒血宁注射液,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开资料显示,华润高科为华润三九全资子公司。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全国舒血宁注射液年使用费用25亿元左右,然而多个厂家生产的该品种曾发生过安全风险事件,被监管部门责令要求立即停止经营、使用。
伴随大量滥用和临床超出说明书使用,早在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药剂科对舒血宁注射液的研究就显示,其多次出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等,应引起监管部门和使用者的重视。而华润三九子公司的此次事件则让该行业的隐患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
祸起原材料?
北京市药监局通知指出,针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华润高科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存在安全风险,结合对企业生产现场检查情况,要求企业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同批提取物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按照《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实施召回,按时上报情况。库存舒血宁注射液产品暂停销售、使用。在此期间,不得继续舒血宁注射液的生产和销售。
据本报记者了解,舒血宁注射液最早源于双鹤高科研制的“6911”注射液,于1970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在国内上市。1998年经过二次科研,提出了国家部颁标准,成为当时卫生部批准的首家上市厂家。双鹤高科被华润三九收购后更名为华润高科。据悉,舒血宁注射液主要功能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市场研究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药监局公布的生产企业有9家。神威药业、黑龙江珍宝岛、山西万荣药业、上海新先锋等前4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竞争格局基本趋于稳定。双鹤高科作为原研厂家,产品原来由双鹤药业代理销售,终端收入突破2亿元,但占有率2006年以来呈现萎缩趋势,目前仅为3.34%。2011年9月,双鹤高科作为集团资产整合被华润三九收购,经过渠道调整,近年有所恢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舒血宁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银杏叶,辅料为葡萄糖、乙醇。从上述药监局通知显示的信息来看,可能是生产原材料中某批次银杏叶提取物出现了问题。
据《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 2013年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前十位的药品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香丹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和黄芪注射液。
2009年1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启动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要求对中药注射剂中的大类成分进行基础研究,建立原料、中间体、成品的指纹图谱;制订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和合理的含量测定限度范围。
相关医学文献显示, 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叶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银杏酸类、内酯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和黄酮类是有效活性成分,银杏酸类为有毒成分。目前,银杏叶提取物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商务部研究会发布的《2009~2011年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中药利用情况分析》显示,舒血宁注射液属于内科用药排位第一,使用费用24.93亿元。
然而该品种却屡现安全风险事件。
2009年3月,浙江省和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暂停销售和使用标识为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批号为20081011)”。据了解,经宁波市药品检验所检验,该批次药品的热原检查项不合格。当年11月26日,国家食品药监局稽查局《关于做好山西某制药有限公司、山西某药业有限公司舒血宁注射液召回监督工作的函》指出,在2009年国家药品评价抽验品种舒血宁注射液的检验中,发现标示为山西银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23个批次和标示为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11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主要是含量测定(银杏内酯)。该局表示,已责成山西省药监局对上述生产企业进行调查,并责成生产企业召回不合格批号的舒血宁注射液。
本报记者梳理近年来各地药监部门发布的药品质量公告还发现,多家企业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经检验,检查项“可见异物”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
长期从事制药工艺研究的陈敏华博士对此表示,药品出现上述质量问题,有可能是工艺过程中控制不是特别好,导致应该实现的质量指标没有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次发生安全事件,从2009年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展开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产品注册门槛和市场准入门槛均有大幅提高。自2011年药监局重启中药注射剂审批后,成都百裕的银杏内酯注射液、公告收到银杏内酯B及银杏内酯B注射液补充资料通知,中药一类新药银杏内酯B也获批在即。有业内人士表示,银杏内酯作为第三代银杏产品取代舒血宁第二代产品将是大趋势。
(责任编辑: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