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副书记陈文清介绍中央纪委派驻机构改革情况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12月24日,中央纪委副书记、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副组长陈文清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网友交流中央纪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有关情况。
新设派驻机构覆盖140多个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
陈文清介绍,中央纪委派驻机构,是由中央纪委派出、驻在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党的纪律检查职能的常设机构。目前,中央纪委监察部共设派驻机构52家。
陈文清说,长期以来,派驻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而言,目前派驻机构在覆盖范围、职责定位、日常监督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了“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的重大部署,明确地提出了要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正是在此背景下,《意见》得以出台实施。
陈文清指出,《意见》是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加强派驻机构建设,增强派驻监督实效。一是实现全覆盖。新设派驻机构,在140多个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实现派驻机构的全覆盖。派驻机构将根据工作的需要和业务的关联性,实行单独派驻和归口派驻两种形式。
二是增强监督实效。对已有和新设的派驻机构,要进一步地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分清责任,切实强化监督职责。为此,《意见》从总体要求、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关系、管理保障、组织领导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思路和要求。《意见》特别强调,要按照全面派驻、分类设置、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原则,改革完善派驻机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增强派驻机构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中央和国家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切实的加强。
本着精简和效能原则,尽量少增加机构和编制
陈文清指出,按照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都应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中央和国家机关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中枢,权力集中、地位重要,更应该加强监督。过去中央纪委主要是向中央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组,没有向党的工作部门派驻,也没有向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派驻。这次改革,要通过新设、调整等方式,实现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机构全覆盖。
因此,中央决定,近期先在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机关等7家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设中央纪委派驻机构,积极探索实现全面派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7家派驻机构,监督50多个部门和单位。这是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的重要的一步,目前中央纪委正在抓紧推进落实相关工作。
陈文清介绍,这次派驻机构改革与中央纪委上次内设机构改革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不是简单的存量调整,而是要扩大派驻范围,改革后派驻监督覆盖的部门和单位将增加近两倍,一个机构、一个人都不增加也不现实。在具体操作上,将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内涵式改革,尽可能少地增加机构、编制。
驻在部门出现塌方式腐败问题将追究派驻机构责任
陈文清介绍,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按照纪检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对派驻机构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派驻机构由中央纪委直接领导、统一管理,依据党章规定,围绕监督执纪问责,履行党的纪律检查职能,监督的重点对象是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中管干部和司局级干部。
派驻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督促驻在部门领导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对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检查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遵守党章和其他党规党纪,以及依法行使职权和廉洁从政等情况;负责调查驻在部门内设机构、直属单位、省级垂管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和司局级干部违犯党纪的案件,参与调查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中管干部违犯党纪的案件;对驻在部门各级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提出问责建议等。同时,《意见》还提出了8条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派驻机构的监督权限。
陈文清介绍,为了加强对纪检监察系统自身的监督,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包括派驻机构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中央纪委增设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该室成立不到1年,已将立案查处的3名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次《意见》在强化派驻机构监督职责的同时,也本着权责一致原则,就加强对派驻机构的履职监督作出了规定。中央纪委将完善有关请示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干部纪律、作风和廉政情况等各种问题的监督,并以强化监督为核心,以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为重点,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对派驻机构及其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督促检查。派驻机构如果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是驻在部门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欢迎广大群众监督。(本报记者 姜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