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悭钱变麻烦 电商纷纷停止返利搜索服务

2014 年 5 月 29 日4050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网络营销平台阿里妈妈发布《关于返利类淘宝客推广规则调整的通知》称,7月1日起,将禁止返利类淘宝客(包括阿里旗下的一淘)向用户提供淘宝平台商品链接、店铺链接、店铺名称及掌柜旺旺名的搜索服务功能。这是继京东、当当、亚马逊、1号店之后,又一家电商面临停止返利搜索服务,原因在于返利搜索干扰了正常的购物秩序。其实,返利类平台,对于卖家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买家来说是否有羊毛可薅?

  买家吐槽

  网购悭钱变得更加麻烦

  佛山妈妈网知名网购达人蟹仔妈,是“购物返利”的忠实拥趸,早在2013年12月,她就在佛山妈妈网开帖教网友玩转购物返利类网站。蟹仔妈用得比较多的三个返利平台分别是利趣网、淘粉吧和易购网。她说,刚开始自己最喜欢用利趣,因为返点率比较高,很多商品能达到3%以上,而且还有额外奖励,不过现在额外奖励没了,返利率也低了,所以自己会更喜欢淘粉吧了。“现在要在网上下单买个什么东西,都习惯了先到返利网去搜索下,得到的返利不多,但对于我们这种‘剁手族’师奶来说,也算是一种小安慰吧。”据蟹仔妈妈统计,去年12月以来,她通过返利类网站获得的返利总额是7712集分宝,折合成人民币是77.12元,总的节省了4%左右,“但也有部分是碰上活动,签到就有集分宝等等赠送的。”

  按照蟹仔妈的说法,每个网站的返利点数,是由商家自行设置的,所以她一般会货比三家,看看哪家的返利率比较高,再选择该平台作为入口。“我用的那些都是返集分宝的,通常确认收货之后就会马上到账的,返的集分宝都是返去支付宝的。”蟹仔妈说,有些返利网是返现金的,不过要达到一定数额才能提现,她觉得麻烦,就不用了。

  而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今年年初,一家返利网站推出一项活动,通过该网站去苹果官方商城购物,包括iPhone、iPad等全系列产品均返10倍该网站虚拟币。对此一名消费者掏出1500万元购买了苹果的产品,返利金额高达150万元。而根据该网站的兑换方案,兑换出这150万的现金需要9年的时间。

  现在出台这样一个政策,网友都觉得这将让返利的网购变得更加麻烦。洛洛是佛山妈妈网著名的“薅羊毛专家”,她告诉记者,自己之前会使用返利类网站,但后来觉得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如今遇上这样的规定,太麻烦了就懒得通过返利网了。

  商家点赞

  不用再为返利的“跳板类”流量买单

  佛山网友小乖熊,在淘宝上经营着一家名为“乌龙差使馆”的童装店。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小乖熊开通了“淘宝客”业务。

  据小乖熊介绍,淘宝客就是通过互联网帮助淘宝卖家推广商品,并按照成交金额获得佣金的人或者集体(可以是个人、网站、团体、公司)。返利类网站其实就相当于拥有独立平台的专业淘宝客。这是依托电商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用户通过返利网站购物,返利网站可获取卖家对该商品的推广佣金,并将佣金中的一部分返还给用户。另外还有一类自由的淘宝客,没有固定的推广方式,不管技术还是实力都不是很雄厚,只能将论坛、博客、SN S平台,或者微博、邮件、Q群等作为推广方式。

  “开通了淘宝客业务后,卖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具体的商品的返利幅度,也就是向返利网支付一定比率的佣金。”小乖熊说,自己一般设置的点数是5%或10%,不过真正回馈到买家手上的一般只有3%左右。让小乖熊郁闷的是,返利类网站虽然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流量,但其中常常也会包含一类特殊情况,一些用户如果是在淘宝上看好了商品却不下单,为了返利一定通过返利网才下单的,对于商家来说,本来这部分属于免费的流量,结果却变相收费了。“这一点,其实挺矛盾的,所以一些特价的商品,我们在设置时常常会取消返利。”而记者也发现,有些商家会将在返利类网站所导入的链接,价格设置得更高一些。

  特别提醒

  返利欺诈网站的两类骗局

  除了返利周期、金额出错、提现设限等问题被网购者诟病,使用返利网而引起欺诈,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根据360安全卫士监测,返利欺诈网站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作为购物网站入口,诱导买家在该返利欺诈网站输入淘宝等重要账号密码,从而盗号获取买家的个人资料和交易信息,很可能再进一步实施诈骗(当前流行的退款骗局)。

  第二种是以返利优惠为名,欺骗买家在欺诈网站进行购物支付行为,付款后却得不到商品。据称,江苏的陈先生,在淘宝一家店铺购买加油卡时,卖家告诉陈先生,通过http://w w w .zjlift.com /tm all.php购买可以获得返利优惠。于是陈先生访问了该网站,花1980元购买加油卡,结果却无法为加油卡充值,卖家也拒绝退款。目前此返利欺诈网站已无法打开。

  名词解释

  薅羊毛

  继出现超市“捏捏族”、都市“抠抠族”之后,以80后为代表的新新都市族们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商家开展的一些优惠活动引发了浓厚兴趣,并专门出现了这样一批人,搜集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及网络各类商家的优惠信息,在网络和朋友圈子中广为传播。这种行为被称作薅(hāo)羊毛,这样的人,被称作“羊毛族”。

(责任编辑:麦思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