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之环保:世界级桥梁环保经

2013 年 11 月 24 日4010

  来自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的消息:目前,大桥建设进展顺利,计划6月上旬实现主桥合龙、全桥贯通。

  苏通大桥连接苏州与南通,主跨1088米,是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是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高300.4米的桥塔是世界最高桥塔;长577米的桥索是世界最长斜拉索。这座大桥除了要打破四项斜拉桥世界纪录外,还要争创一项环保目标。

  环保指标写入招投标书

  据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介绍,在建桥的过程中他们特别重视保护和改善长江的生态资源。大桥建设一开始就确定了“建一流大桥,创一流环境”的目标,而把理念变成行动靠的是制度。

  苏通大桥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环保要求:承包人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将施工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当施工工地距居民住宅小于150米时,承包人不得在夜间安排噪声很大的机械;应将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至监理工程师及当地环保部门同意的指定地点,严禁堵塞河流和污染水源,如无法及时处理或运走,则必须设法防止散失;应将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经检验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到长江或其他河流、沟溪中。

  招标文件还明确规定,承担工程承包商对物种多样性保护、水体水质保护,特别是珍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在每一标段中的环境保护目标。在投标文件中,工程承包商要承诺其对物种多样性保护,特别是珍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所应承担的义务,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含有落实和实施措施(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的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施工,明确所有50吨以上的作业和交通船舶安装油水分离器;运送建材船舶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存放,并送往两岸城镇垃圾处理场,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我们在14年的时间参与修建了16座大桥,润扬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此次参加苏通大桥建设,感受最深的就是环保意识很强,环保制度很严,环保理念贯穿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的高级工程师万骏义说。

  5月18日,苏通大桥招集所有在建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在大桥建设现场签订了《环境保护承诺书》。30家参建单位共同承诺“建世界一流苏通大桥,创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循环处理百万吨化学泥浆

  苏通大桥是世界级的大桥,工程量的巨大可想而知。

  跨江大桥共有1786根钻孔灌注桩,每根桩都是一个巨大的圆柱体,直径2.0-2.8米,深度约为120米,每个桥桩大约需要化学泥浆700吨。这些化学泥浆都呈强碱性,也是所有桥梁工程建设中最大的污染源,一旦投放进长江将对水质和水下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但桩基又必须用大量的化学泥浆来固定和保护孔壁。既要保证大桥的技术品质,又要减少化学泥浆的污染,怎么办?万骏义说:“正是考虑到化学泥浆这一污染源,苏通大桥在全国首次全面采用‘旋留泥浆筛分系统’这项先进技术。”这个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封闭循环系统使化学泥浆只在钢箱内循环,而不进入周围水体。通常每一根桩基需要700吨化学泥浆,桥桩打入水中会产生1000多吨的渣土,泥浆与渣土形成混合泥浆。旋留泥浆筛分离装置通过设备的快速旋转把泥浆和渣土在钢箱内有效分离:分离出的泥浆再回收,通过再次配置,使它保持原有的技术状态,从而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减少使用化学泥浆的总量;分离出的渣土则保持其原生态,通过专用船运送到岸上的弃土坑处理,避免进入水中污染水质。“我们启用了两条专用回收船,一条船运废弃渣土,另一条船装废弃渣土,保证无缝衔接。”万骏义说。

  不敢高声语,恐惊水中鱼

  据了解,有关部门在2004年7月至2005年3月期间对长江(江苏段)水生生物物种进行调查发现,长江江苏段共有历史记录鱼类161种(19目42科);调查采集到长江鱼类15目31科108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镇江片唇I、异唇副沙鳅,3个省新记录――遮目鱼、长鳍吻I、尖头塘鳢,以及一些易危和濒危物种,如中华鲟(易危)、胭脂鱼(易危)、长身鳜(易危)、松江鲈(濒危)、白鲟(濒危)等。

  苏通大桥的水下施工量巨大,基础砼总量为77万立方米,这势必对江水中的鱼类造成影响。如何把这种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

  苏通大桥指挥部现场副总指挥、计划处处长姚蓓介绍说,为了保护珍贵鱼类,指挥部要求承包商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下作业时间,减少对水生物的影响;二是尽量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在施工中做好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三是加强水上施工照明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光污染问题。

  此外,针对桥位区域的河势演变,主塔墩河床冲刷严重,指挥部决定对主塔墩进行河床冲刷防护,并要求加强冲刷防护对局部河床演变的影响和桥位河段河势监测。通过河床冲刷防护,有效地保护了河床,并为鱼类创造了适宜的优质环境;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时,指挥部要求承包人统一采用对水质污染小的PHP泥浆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钢套箱施工采用工厂分段预制、现场拼装下沉的方法,有效地缩短了水下作业时间,保护了鱼类生活环境。

  为鱼群建造一座“水下龙宫”

  大桥桥墩处是施工密集的区域,通常会影响水流速度,不利于水生物生长。然而,最近,渔业部门的潜水员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桥墩处石头缝隙和钻孔桩之间竟有很多鱼儿前来嬉戏。

  万骏义:“鱼儿在这里有了一个休息大厅,我们相当于给它们造了一座‘水下龙宫’,它们常常到这里交头接耳。在大桥的北主塔和南主塔下分别有一座桥墩,每个桥墩都是131个桥桩构成的钢护箱结构。桥桩密密麻麻,阻挡了水流,形成了一些急流区,也形成了一片巨大的缓流区,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大的人造礁盘。由于水流速度适当,许多鱼群汇集在这里。”万骏义说,这片水域很好,而且,施工水域是禁渔的,鱼就多了。每逢退潮时,桥墩旁的沙滩露出来,偶尔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海鸥从江面飞过,在天空追逐着“玉龙”(指苏通大桥)。

  万骏义说,为了保护水生动物,他们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上作业时间;设置临时排水沟,疏导施工废水;由于作业区距离生活区很远,大约有六公里,于是他们就在工地建立环保厕所,每天回收生活垃圾。这些措施都很好地保护了水质。“濒危水生动物不仅要保护,还要加快其繁殖速度。”姚蓓说。苏通大桥自2003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先后三

  次参与海洋渔业局组织的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苏通大桥指挥部又参与了农业部组织的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苏通大桥施工水域共向长江放流5龄以上大规格中华鲟80尾、1600斤,河豚鱼5000尾,四大家鱼苗种15万尾,中华绒螯蟹10万只。

  来自渔业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与苏通大桥施工前比较,江水中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虾蟹、两栖爬行和水生哺乳动物种类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

  景观设计突出地方特色

  苏州市和南通市都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所处地带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苏通大桥本身也将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标志型的景观。但大桥和接线的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原来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和景观。

  姚蓓介绍说,景观设计也是一种修复和重建生态环境措施和对场地的医治手段。因此,在注重桥型方案美学设计的同时,他们注重沿线景观设计的和谐,重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并突出当地环境特色。对于村庄、民居靠近道路的路段,通过种植适当密度的乔、灌木系统进行隔噪或设计声屏障。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强调本地土生土长树种的选用,以低成本维护的角度进行种植设计及景观设计,如将一些在自然状况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设计布置在一起,在土壤、水文条件相适应的地方安排相应的品种,以减少后期维护工作等,从而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模式。

  姚蓓说:“我们选用了白三叶、柳树、银杏、榉树、金叶女贞等植物,最终将形成色彩鲜明、亮丽、宁静、优美的自然和谐景色,调节道路对居民的影响;同时,利用桥下空间、节奏性的组织景观元素、休息场所为小镇居民增添新的生活情趣;利用沿线农田、池塘、小溪、沟渠和取土坑,将道路、大桥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如今,在苏通大桥与公路接线的两侧,人们已经可以看见一片片绿色、金色的树苗,点缀着黄的、白的花朵。“还有一些树苗,我们刚刚栽下,等到长大后,这里的景色将更加漂亮。”姚蓓高兴地说。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