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菜刀
美剧截图
汉尼拔
明朝崇祯年间,南直隶徽州府人张小泉来到杭州,住到了吴山脚下的大井巷。身怀绝技的张小泉就地开了一家剪刀铺,他以浙江龙泉钢为原料,靠着祖传制剪手艺,做成了名噪一时的“张小泉剪刀”。几百年后,意大利佛罗伦萨。谜一般的江湖人士汉尼拔手持一把菜刀,精准而有力地对着一段残臂砍了下去。
就在汉尼拔举刀切肉的一刹那,刀面寒光一闪,映出三个篆体汉字——张小泉。美剧《汉尼拔》中竟然出现了一把来自杭州的名牌菜刀。倒吸了一口凉气之后,不少中国观众开始在豆瓣、微博上发言,“张小泉的植入广告也太惊悚了吧”……
美剧《汉尼拔》第三季 汉尼拔手持张小泉菜刀
汉尼拔这个人物形象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哈里斯上世纪80年代塑造出来的——汉尼拔出身立陶宛贵族家庭,国籍是法国,是一个有着极高智商的精神病医生,同时也是一个系列杀人犯。
国内观众对汉尼拔的认识,大多是通过英国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沉默的羔羊》,凭借出色的表演,他拿下了第64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手持张小泉菜刀的汉尼拔,来自美国NBC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汉尼拔》。这部剧于2013年开播,目前已经是第三季,主演是戛纳影帝、丹麦人麦德斯·米克尔森,主要讲述《沉默的羔羊》故事发生之前的汉尼拔。当时汉尼拔还是个颇有声望的精神病医生,他和联邦调查局的犯罪分析师威尔联手追踪一个神秘的连环杀手。随着剧情的推进,汉尼拔“食人魔”的真面目逐渐揭开。
汉尼拔同款刀具
在中国暂未销售
好厨子要有一把好刀,汉尼拔这样的人,家里有一把来自东方的神秘菜刀,也不足为奇。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张小泉已经成为杭州名牌货。到了乾隆时期,张小泉制作的剪刀已经被列为贡品,成为皇帝的家用器具。1915年,张小泉的产品还去了趟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从此开始在南洋、欧美一带销售。这样看来,身在意大利的“厨魔”汉尼拔买一把张小泉菜刀回家切肉做菜,并不算意外。但网友还是有疑问,美剧《汉尼拔》中的那把刀真的是张小泉的产品吗?这是不是张小泉的植入广告?找汉尼拔当“代言人”,这想法可不是一般的大胆啊。
这时候,微博认证“张小泉官方旗舰店”做出了回复:回答几个问题。剧中用的是不是张小泉?是的,是张小泉;同款哪里买?国内暂时还未销售;张小泉是不是赞助商?是不是广告植入?并不是。
充斥“血腥画面”
有的电视台砍掉这部剧
和电影《沉默的羔羊》一样,美剧《汉尼拔》同样展现了一个既优雅又重口味的杀人魔。
2013年播出第一季时,《汉尼拔》就吸引了不少粉丝,他们自称Fannibals(“粉丝”的英文fan和“汉尼拔”的英文hannibal的合成词),国内也有不少人在追这部剧。当然,在大家眼里,正在播出的第三季也并非完美之作。有粉丝说,本季剧集似乎越走越“高冷”,从之前的唯美路线转向了抽象艺术路线,“逼死新观众。我大拔叔(汉尼拔)一点错没有,都是导演编剧的错。”还有技术方面的原因,有观众吐槽画面实在是太黑了。有多黑呢?“黑得我连主角的脸都看不见”“我把电脑调到最亮,屏幕还经常黑得能映出我自己的脸”“我都是关门关灯一个人在书房看的”……
就在粉丝各种欢乐吐槽时,一个坏消息来了。
美剧的尺度向来比较大,但重口味的《汉尼拔》还是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投诉(尽管电视剧放在深夜十点档播出)。第一季播到第三集时,美国犹他州的KSL电视台(和NBC属于联盟关系)就宣布取消播出这部充斥着“血腥画面”的电视剧。就在本周,NBC电视台也顶不住压力,宣布不再续订第四季《汉尼拔》。
能看到第四季《汉尼拔》吗?
粉丝网上发起“拯救行动”
虽然粉丝恨不得像汉尼拔一样,把NBC电视台吃了,但也没有什么用。NBC一向是砍剧好手(曾经砍掉包括《英雄》《废柴联盟》等剧),这次砍掉《汉尼拔》,除了感谢幕后人员将这部剧“带给全世界观众不可思议的感受”,NBC并未提及砍掉这部剧的理由。
据国外媒体推测,之所以不再预订新一季的《汉尼拔》,除了尺度大外,还在于该剧“叫好不叫座”。虽然《汉尼拔》以画面精美、制作精良而被观众们推崇,但是第三季的收视人数比第二季的327万下降了70万。另外,《好莱坞报道者》称《汉尼拔》第四季想起用《沉默的羔羊》女主角克拉里斯·史达琳,但因为版权问题只能作罢。
虽然不能在NBC播了,但《汉尼拔》仍在积极地寻找下家。该剧主创,制作人兼编剧布莱恩·富勒在感谢NBC的声明中说,这是一部“其他电视台都不敢接受的剧集”,接下此剧的,很有可能并不是传统电视台,而是像Netflix那样“不走寻常路”的在线影视供应商。
比制作方更着急的是汉尼拔粉丝们,一些国外观众已经发起了“拯救汉尼拔”的系列活动。除了在网络上联名签字抗议外,他们做出了各种努力:通过推特@电视剧大户们(如Netflix、亚马逊、HBO),给他们的客服推荐《汉尼拔》(据说,每当听到网友推荐剧集,Netflix的客服都会敏感地问“是不是汉尼拔?”),还有粉丝列举出了《汉尼拔》的十大优点,供大家在游说各方时使用。 据《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