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菜刀砍抹布就估值过亿?这位80后“杭漂”火了
自动播放
薛媛:影视剧的声音的魔术师
正在加载...
这两天,一篇《杭州杭州,为你我和北京分了手|30岁离开北京的人去了哪里》的推文在朋友圈 “炸开了锅”。文章开篇就写道:“今年春季跳槽季,新一线城市首次超过北上广深,成为年轻人首选的城市。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杭州。”
“北漂”变“杭漂”,记者3月28日就遇到了一位。
她叫薛媛,一名80后拟音师,创业7年,项目估值过亿。她前不久刚完成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最近,某网综让薛媛瞬间变身“新网红”——分享的题目叫,“你以为你听到的就是你听到的吗?”
其实是“匠人”
“我们有个统计,2015年到2016年间,中国生产了15000集电视剧,我们团队三个拟音师做了1500集。”
拟音师究竟是做啥的?
简单来说,在一部影视剧里,除了人物台词和音乐以外的声音,都是由拟音师来完成的。“比如说,脚步声、倒水声、开关门声、衣服的摩擦声,都得我们来做。”薛媛说。
一把刀捅进一个人身体的声音,怎么模拟?
“杀人的声音,我们用得最多的是西红柿。”她说,出血量比较少,挤一下西红柿就够了;如果血流得比较多,那么就得使劲挤出汁;如果流血更多,可能还要再配合湿布和水,一起来。
“骨折,我们会用芹菜来模拟;如果骨折严重一些,会融合竹签和筷子;遇到粉碎性骨折,还会用一些核桃碎。”她说,一个声音有很多种拟音方式完成,只要勇于想象。“比如去年做《好丈夫》,孙红雷在后厨煎牛排的声音,就是用一个破塑料袋摩擦制造出来的,呲呲嚓嚓,很像的。”
薛媛的拟音室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鞋子、扫帚、水桶、风扇,就像一个“杂货铺”。“我还喜欢去旧货市场淘一些老宝贝,比如风箱、老式自行车、老算盘、老茶壶,寻找一些已经逝去的声音。”
什么样的声音最难模拟?
有一部电视剧《天津闲人》,故事开场就是一组老照片。“当时,导演希望通过声音把老照片变活,我就想,这照片怎么模拟?”一点点琢磨,薛媛愣是将图片中的老天津港、繁华的街道和码头、群杂的叫卖声都模拟出来了,老照片真的变活了。
靠着砍菜刀砍抹布估值过亿
薛媛入行,其实和家庭有关。
她老家在福建,父母都从事影视行业,姐姐学的是剪辑,哥哥学了音乐,“到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我爸说,要不你也学门手艺。于是就拜了一位香港师父,学习了拟音这门技术,现在统称为音效。”
2011年,薛媛自己做了一间工作室。“当时想弄个棚,下班回去可以增进一下手艺,接点活还能挣钱。我妈给了2万元钱,我在北京租了个平房。”
房租大概一个月四五百元,设备买了1万多元,装修花了6000多元,“我就没钱了,在棚里睡了一年的地板,现在一到阴雨天,风湿难受。”
创业不易。她说,开头半年是没有活的,第一部戏是《新版还珠格格》。“当时这部戏挺急的,边拍边做后期边播,前后有100多集,工作量特别大,每天只睡4个小时。先是免费做,你听了觉得这个声音好,再给我钱。”
公司最早3个人,2个人拟、1个人录,到现在有30多人。“慢慢有了自己的声音部门、剪辑部门、特效部门,业务量就大起来了。”这两年,薛媛他们一年能做1000多集电视剧,一两百部电影。
“上某网综,主持人问我,就靠着砍菜刀砍抹布就估值过亿?我每年都会新增一个部门,从2016年开始,公司已经涉及影视内容的投资、出品和拍摄,构建全产业链影视公司,我们想做中国的HBO。”她也坦言,这么拼也是因为有前车之鉴,“我师父在北京发展了挺长一段时间,因为他门类比较单一,现在已有退化的趋势。”
想创作最代表杭州的声音
走到今天,薛媛说自己挺感谢“最难走的三年”。
“拟音师的工作,其实是很机械和重复的,60%配的都是脚步声。你想啊,每天在一个小房间里,走无数的脚步,这么枯燥无味,怎么坚持下去?”
但,这也是拟音师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地方。
“就是最简单的脚步声,也有喜怒哀乐。”薛媛说,就拿《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在走长廊的那条长镜头来说,如何通过脚步反映戏中人物内心情绪?“拟音师就相当于演员,只不过他在幕后,重新演绎了这个过程。这就是声音的魅力。”
布局南方市场,杭州是薛媛的第一选择。
“妈妈是浙江人,再加上杭州的创业氛围真是好。”她说,落户江干钱塘智慧城里的新禾联创公园,“在政府的帮助下,从落地到公司注册,不到1个月就完成了,天使轮融资,不到2个月就敲定了。”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声音,北京有胡同鸽哨声,上海有轮渡声,她也想为杭州创造一个特别的声音。
新成立的公司,主要业务有三块,一是内容IP孵化,二是影视剧投资、拍摄与出品,三是以拟音为切入点布局影视教育培训。
“拟音在中国还是个比较稀缺的行业,院校里没有老师正儿八经去教这件事,一般都是师徒传承。再加上学习周期长,起码三年才能出师,现在也不太有人愿意学这个。”不过,薛媛觉得拟音的市场其实挺大,所以今年还是打算与院校合作,在影视相关专业开设拟音公开课,培养更多的人才,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