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高调亮相 攒了4年口水却火了一口铁锅

2018 年 2 月 22 日3140

财经新闻

《舌尖3》高调亮相 攒了4年口水却火了一口铁锅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2日 11:10 来源:长江日报

今日热点:

  出乎很多人意料,打头阵出镜的竟不是美食,而是锅、刀、灶、案、笼、坛等器皿器具。其中,章丘手工铁锅更是成为新“网红”,节目还没播完,这一传统铁锅就成功上了热搜,甚至播出当晚就已卖断货。有网友评价,“看的是美食节目,居然被‘种草’买了锅”。不过也有奔着美食去的网友表示以为看了个“假《舌尖》”,“没有美食,你让我看一堆锅碗瓢盆算怎么回事?”

  “器具”先行 章丘手工铁锅成抢手货

  19日晚开播的第一期主题是“器具篇”,从陶器、青铜、铁器、瓷器……中国烹饪器具一路走来,烧烤、蒸煮、煎炒等烹饪方式也相继出现,实现飞跃。与前两季一上来就推出“美食”不同,《舌尖3》这次更讲求与美食相关的人文精神,致力于从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美食的迁徙与融合,“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今天的样子”,是总导演刘鸿彦对《舌尖3》的定位和解读,而首期“器具”正是全新方向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美器之于美食亦是如此。以“器具”主题为例,河南三门峡特有的七孔穿山灶是劳动人民对于热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蒸笼的出现是对水能转化的新探索,铁锅的出现让万千食材在短时间成为美味佳肴,一刀多用的厨刀是中国厨师的特色,花打四门的独门绝技是厨人对于火候的把控,家家必备的泡菜从坛子的选择到选料都极为考究,实用之余兼具巧思的餐具让食物和空间时间完美融合……“像器物这些很容易被忽略,能拓展到这儿很好,再由此追溯到背后的故事”,有网友表示。

  值得肯定的是,在呈现器具的过程中,节目还选用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作为辅助。比如能同时实现蒸、煮、炖、焖及保温的“穿山灶”能很快做出当地著名的十碗席,用章丘铁锅炒蛋完全不用放油,煎转黄花鱼和九转大肠也与这口传统铁锅十分相配。“穿山灶”虽说惊艳,但一般家庭是很难拥有了,所以当章丘铁锅出镜,立马就火了。清水炒蛋完美展现了章丘铁锅的“不粘锅”,不少观众被“种了草”,表示想买。同样,随后出镜的淮阳菜刀和银杏砧板,都让观众见识到中国传统器具的魅力。

  口碑两极 也有观众觉得不够“烟火气”

  不难发现,第三季中融入了大量关于历史传承、关于人文故事的元素。以章丘铁锅为例,十二道工序、三万六千次的捶打,它不仅成就了鲁菜,而且奠定了中国烹饪史上“炒”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中国美食遍布世界的重要烹饪方法。片中介绍,这道技艺历史悠久,汉代时这里便是冶铁重镇,但在2000年前后,手工锻造铁锅行业曾经受到冲击,直到最近几年,人们再次认识到传统铁锅的魅力。在热爱手工的年轻人帮助下,83岁王立芳老人和其他已经放弃的老师傅们又重出家门,章丘铁锅手艺又复兴起来。这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工匠精神的推崇,正是《舌尖3》的价值升级。

  不过这也是一大挑战。随着历史文化的加入,专业讲解之余不免走向枯燥无味,看得出主创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通过匠人之口将传承的故事娓娓道来,但仍有“刻意”之嫌。《舌尖》前两季,尤其是第一季大获好评的原因,在于那些充满烟火气的食物,大多数是各地老百姓的家常菜,撩动的不仅是观众的食欲,更激起了大家的情感。所以在第三季听到被访人物说出“爱是最好的调味品”、“为美食做美器,是我后半生最大的梦想”等话语,让观众感觉“多了几分人工雕琢,少了一点浑然天成”。而且不足50分钟的时长,拉拉杂杂讲述这么多器物,再加上每样器物衔接的逻辑不够清晰,有不少观众表示,跟不上编导的节奏,有种整集都在“走马观花”的感觉。

  虽然前两集播出后评价两极,豆瓣评分也从播出初始的8.7分降到了7.2分,但不少网友表示仍会接着看下去,“在新年假期,《舌尖3》可能给很多家庭提供了一个坐在一起打开电视机的理由,没有哪个主题比美食更能逾越代沟了”。

  在第三季的8集中,“器具”、“小吃”、“宴席”、“厨人”、“点心”、“食养”、“时节”、“融合”主题将依次展开,每集50分钟,依旧是“舌尖”系列御用演员李立宏配音。除了“器具”,“宴席”、“食养”、“融合”等也都是前两季没有出现过的全新创作方向。当然,美食的部分也不会少,四川的麻辣烫、凉糕,河南的胡辣汤,天津的煎饼果子,泉州的石花膏、面线糊,以及陕西的水盆羊肉等,相信都已经被“吃货”观众记在小本本上了。

(编辑:丁喆)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