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一景 在金门看炮弹变菜刀
金门有三宝——高粱酒、贡糖和菜刀,其中金门菜刀最具传奇色彩,它是由大陆过去炮轰金门时遗留下来的弹片打造而成,相当锋利且经久耐用,名声很大。《环球时报》记者日前作为台湾《旺报》邀请的大陆媒体参访团成员,在金门金合利钢刀店观看了炮弹变钢刀的全过程。
菜刀制作成金门一景
走进金合利钢刀店,穿过琳琅满目的钢刀展售台,就来到一个约60平方米的铸造车间,几扇开放的大窗户供游客观看钢刀的现场制作过程。靠近游客的一侧,地上堆满了尺寸不同的废旧炮弹,平均个头有五六十厘米长,这些炮弹锈迹斑斑,有的还沾满泥土,据说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在炮弹堆的另一侧是炭炉、锻造机、砂轮、鼓风机等机具。与店面前台明亮的展售橱窗不同,这里的一切显得粗糙而简陋。
看到游客聚集,车间内,一个全身上下皆牛仔装的瘦高中年男子拿起话筒,指着地上那堆炮弹开始了介绍。这个人是吴增栋,金合利第三代传人,人称“金门刀王”。这次现场制作由吴师傅和徒弟一起完成。制作前,吴师傅先向记者介绍了制造钢刀的原材料——炮弹。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1958年发生“八二三炮战”,从当年8月23日到10月5日,44天里大陆共向金门发射47万发炮弹。“这些炮弹是可以爆炸的,我们主要用爆炸后的炮弹碎片来造钢刀”,吴师傅说,以前都是完全手工制作,那时大刀就用大块的,小刀就用小块的,“上世纪60到80年代,我们金门是不开放的,台湾人也不能来金门,所以我们金门钢刀一天也卖不了几把,所以这些炮弹碎片一直做了二三十年才用完”。用完后怎么办?吴师傅接着说:“做完之后,我们开始做整颗炮弹的。”原来,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里,大陆对金门实行“单打双不打”(即逢单数日打,逢双数日停),那段时间投向金门的大多为炮宣弹,即用炮弹投放文宣品,这类炮弹仅需填充少量火药,火药会将保护文宣品的钢片从炮弹底部推出,因此炮弹并不会爆炸,得以保存完整,底座在空中脱落后,其弹头会钻入一两米深的地下。废炮宣弹并无危险,因此金门不管制,民众可以在农田里挖到。现在金门的钢刀制作主要用的是这些完整的炮宣弹。
淬火用油不用水
介绍炮弹的同时,吴师傅用乙炔喷枪从一颗废旧炮弹上切下一块弹片,拿到炉膛中加压烧得通体透红,据称,炉子里烧得是焦煤,“好钢只有用焦煤烧,钢质才稳定”。随后,吴师傅的徒弟在锻造机上反复敲打,钢板被捶打成一个矩形。然后,火红色的钢板被交给吴师傅进行切边处理,再由其徒弟用工具切出刀柄,接着又被放到锻造机上不断变换角度接受锤炼。刀胚要放入油中淬火,冷却。
为什么用油而不用水?吴师傅说,“用水的话,冷却速度太快,质量好的钢如果冷却太快,容易开裂,油比较温和,可以增加钢的韧性。”再拿到砂轮上研磨、抛光,第一遍是粗磨,为了磨平,第二遍是细磨,为了磨亮。打磨过程中火星四溅,噪音不断,但吴师傅和他的徒弟泰然自若。
“炮弹”还能用很久
几轮抛光打磨后,一把银光闪闪的菜刀“闪亮”登场,吴师傅戴着手套将它放在记者面前的刀架上,引发现场一片欢呼。从一块灰暗的弹片到一把漂亮的钢刀,吴师傅和他的徒弟前前后后用了不到十分钟。只需给菜刀装上刀柄,做好防锈处理,就可以销售了。“一个弹头可以做40把刀,加上里面钢片和底座,一个炮弹共可以做60把刀”,吴师傅说。由于这门生意,金门人把这些炮弹叫做“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有记者问,这种钢质量有多好?吴师傅回答:“只要做国防武器的,就不要问它是不是好钢了,最好的科技、最好的钢都是先用来做国防用品,一定会经过严格检验的。锋利、防腐、三年不用磨,是金门菜刀的三大特点。”
金门钢刀的名号响亮,据说早年厦门的姑娘出嫁前都想托人带把金门的菜刀做嫁妆。在金门服役的“阿兵哥”,退伍回家时一定带两样东西:金门高粱酒送老爸,金门菜刀送妈妈。现在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金门钢刀成为陆客最爱的伴手礼之一。吴师傅曾跟陆客开玩笑说:“当年你们送来的炮弹,现在我打成菜刀还给你们。”
除了菜刀,金门钢刀近年来推出花样繁多的刀具,包括水果刀、冷冻刀、登山刀、收藏刀等,也在尝试出品个性化钢刀。同时金门钢刀的价格也在上涨,有的刀具能卖到五六千元新台币。能做钢刀的炮弹还有多少?据悉,从1958年到1978年,金门共落弹大约100万发,目前金门每月平均仍有100颗炮弹出土。吴师傅告诉记者,金门的炮弹还能用很久,他现在向乡亲们收购炮弹,一颗大约800元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