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之问警告中国企业慎言“弯道超车”

2015 年 7 月 5 日2970

  丁是钉

   中国制造的笔能不能和国外的一样书写流畅?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发问。

   中国号称是世界工厂。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近一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企业可以制造出上九天揽月的“神舟”,也可以制造出探万丈海底的“蛟龙”,但是却生产不出一支好用的笔芯,就连陶瓷、中药这些被视为国粹的产品,中国制造和发达国家的产品也有很大的差距。同是中国制造,为什么火箭能上天,而马桶却不能下水,问题出在哪里,总理之问如何回答?

   消费者“胃口”升级倒逼中国企业转型。超过13亿人的庞大市场曾经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国老百姓“填饱肚子”式的基本需求,让中国企业过了30多年能够轻松赚钱的好日子。然而,从30多年前的“缺衣少食”到如今的“酒足饭饱”,中国老百姓的“胃口”已经“变刁”了。他们不再为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买单,相反却是满世界里去寻找让他们心动的产品。

   就在许多国内企业为产品卖不出去而叫苦连天时,有大量中国游客到法国、日本和韩国去疯狂扫货。仅2015年春节期间,就有45万中国游客到日本购物,消费总额达60亿人民币。中国游客喜欢购买的不仅有香水、服饰等奢侈品,也有像剃须刀、菜刀这类小玩意儿。如何生产出老百姓喜欢的产品,是中国企业必须要做的功课。

   众多小微商机累加起来就是巨大的市场。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商品,放在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度里,都意味着巨大的销量和利润。就以总理关心的“圆珠笔”为例,2011年全国两会上的一份政协提案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圆珠笔达380亿支。即便按中国市场每支圆珠笔1元人民币的价格计算,数百亿支圆珠笔就可以创出数百亿的销售收入。

   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差不多都已被外资品牌所占领,婴幼儿奶粉在国外品牌的进攻下极尽之疲态,而像高端电子产品,更是难见国货身影。随着跨境电商等“海淘”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中国企业在更多领域里处艰难境地。如果不重视这些小产品,中国企业就会把更大的市场空间拱手让人。

   好产品最终卖的都是科技附加值。一支好用的圆珠笔其实是一件“高科技”产品。生产一支圆珠笔要涉及墨水制造生产、笔尖芯材料生产等多项关键技术。由于相关技术、工艺和设备落后,中国生产的圆珠笔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墨水80%进口或用进口设备制造。常用的圆珠笔,美国卖1.99美元,中国制笔厂利润才1美分,仅占产品售价的1/200。大量利润落入国外公司手中。

   只有巨额的投入才能换来巨大的收益。已经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中药本应当是中国企业的优势项目。但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日本中药占据了80%的份额,韩国占据了10%,中国只有不5%的市场份额。并且“洋中药”已经占据了中国国内1/3以上的市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美国开发一种新药需要持续10年,高达10亿美元的投入。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却是抱着急功近利的“炒股”心态,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赚大钱。

   “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以后,许多中国企业立刻炒作要借助工业4.0实现弯道超车。但有报告称,中国工业的部分指标比英法等国落后100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表明:如果按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比例和工业劳动力比例三个指标的年代差的算术平均计算,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水平,比德英等国大约落后100年。事实上,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没有达到工业2.0、工业3.0的水平,实现工业4.0严重缺乏物理基础的支撑。不要幻想借助什么“葵花宝典”一步登天,而是踏踏实实地补上欠下的功课,认认真真地修炼内功,才会在更高级别的较量中站稳脚跟。

   当下,许多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着“产品过剩”的痛苦。其实,并不是中国市场消失或完全饱和了,而是中国企业在舒服中把市场混丢了。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市场的钱太好赚了,导致相当数量的企业失去了创新的激情和动力。什么时候中国企业能够回答总理之问,什么时候市场就会重新回到中国企业的手中。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