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做专“Hold”住自家市场

2015 年 2 月 28 日3760

  朋友前两天从日本出差回来,言语中谈论的全是购物的经历,什么电饭煲、化妆品甚至马桶盖都从日本背回,这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上世纪物质缺乏的年代。上个月,笔者在欧洲旅行时,也亲眼目睹了国人在德国疯狂购买厨具的场景,不嫌其重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是德国制造的品质优良。不过,除了大牌、名牌,倒是鲜有国人在境外愿意购买国产的纺织品和服装,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商品大多来自中国或东南亚国家,不是东西不好,而是转一圈再买回去,似乎有点博傻了。

  众所周知,中国已承担了多年“世界工厂”的角色,今天终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向前还是向后?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现在,不少企业早将其原本的纺织服装主营业务悄悄腾挪到其他业务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务实的躲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要怎样“生存”。设想,若中国的服装能像德国的不锈钢锅、菜刀,日本的电饭煲、化妆品那样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那么制造业仍然会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相当大的生存空间。

  今天,中国的纺织业也确实面临异常严峻的外部环境。全球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新兴市场国家围绕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控制金融货币、价格体系、技术和品牌,新兴市场国家则为了成为全球加工中心而激烈拼杀。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布局上,新兴市场国家总体处于劣势。此外,金融资本主义主导全球价格和资源分配体系,货币金融霸权形成新的剥削形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改变全球货币金融格局,加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成为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主要威胁。金融危机和量化宽松不仅没有削弱美元霸权,反而从多个侧面强化。外国中央银行和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快速增长,美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持续扩张。新兴市场国家希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摆脱美元依赖的努力也在付之东流。有经济学家分析说,随着虚拟经济日益背离实体经济,数十年间全球经济形成了这样的“基本模式”:东方拥有真实财富创造中心,西方掌控货币金融中心;东方制造真实产品,西方创造货币购买力;东方为全世界制造产品,西方为全世界产品定价;西方大量发行债券和创造各种金融产品,东方则用自己的储蓄去购买这些金融产品。

  通过深层次分析,不难看出纺织业的位置。目前中国政府在积极采取措施以求改变实体经济衰退、虚拟经济增长的不协调、不平衡发展,纺织服装业也要努力改变东方制造、西方消费的思维惯式,把眼光放在更大程度的拉动内需上。有资料显示,全球服装人均平均消费水平是126美元,而中国只有大约96美元,低于全球水平,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因此,做精做专我们的产品,让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中国百姓信赖本国的服装及家纺品牌,纺织主业就一定会基业常青。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