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亟须突围“前后夹击”

2015 年 2 月 5 日3630

  日前,工信部官网刊发题为“制造强国战略揭开新篇章”的文章,作为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工作述评之一。文章提出: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中国要在新的格局中胜出,唯有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前后夹击”可谓当前中国制造的精准判断。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凭借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原本在华的外资企业转移产能,甚至有些中国本土企业也顺势在东南亚建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商业成本的快速增加,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还掌控大比例的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和产能。

  更为重要的还在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降临。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比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制造业竞争策略,他们都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前瞻布局。

  中国制造某些领域上还在从“工业2.0”向“工业3.0”迈进,如今就已经面临“工业4.0”的压力,不可谓不“压力山大”。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制造业必须“顾后”又“瞻前”,既要将原来中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到中高端,还要瞄准超高端的先进制造业,掌握核心技术。

  实际上,中国制造提升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财经作家吴晓波最近到日本开年会归来写了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风靡网络,他提到中国的中产阶层到日本去买电饭煲、吹风机、马桶盖、保温杯、陶瓷菜刀等商品。这些听起来在“工业1.0”时代就已存在的商品为何能大卖特卖?因为它们更贴心、更好用:电饭煲能煮出粒粒晶莹的米饭,吹风机能让头发干爽且柔滑,甚至马桶盖都能让人如沐春风。

  我们并非刻意点赞“日本制造”,只是想借吴晓波的话提醒中国制造业:从电饭煲到马桶盖,都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但它们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只有从技术上锐意创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走出“最后一公里”的困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制造业也经历过被中国制造业的挤压,但如今它在逆袭,中国制造业不能视而不见。中国要走制造强国之路,必须虚心向世界的制造业强国学习,对于那些“工业2.0”“工业3.0”的传统产业,不是弃之如敝屣,而是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的重大突破,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起航,这是2015年的关键词,它吹响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冲锋号。我们期许有一天,发达国家中产人士来华抢购的产品,已经是技术和理念都已更新换代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