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陕西好人”:博士资助学生287人次
摘要 :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陕西好人榜”,孝敬老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起聆听温暖人心的故事。2008年11月,被授予首届“感动咸阳”道德模范(诚信)荣誉称号;2010年1月,被授予“陕西省诚实守信模范”的荣誉称号。
冬至刚过,圣诞节又来了。天气逐渐转冷,而人的心只要保持温度,任何时候,都可以是春天。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陕西好人榜”,孝敬老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起聆听温暖人心的故事。
助人为乐类
17年来对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
于素梅脚病修治部翠华路店团体,该店2003年5月开业以来,秉承老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近17年来,一直对行动不便或子女不能陪的老人上门服务;11年来,他们建立助学基金,与仁和小学的三名单亲孩子签订帮扶协议;他们还积极弘扬于素梅老师创业之初立下的“凝聚有限能力,担负社会责任”的理念,走进养老院、干休所、社区进行义务服务,2005年至今已服务4000余人次。他们一次次放弃休息时间,用一把把小小的修脚刀,用一颗颗真诚的爱心换来老人的微笑,用炙热的爱心温暖社会。 (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女博士资助学生287人次
张京京,女,1986年9月出生,吉林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2012年,张京京用自己的兼职收入创办“龙的传人”公益奖学金并为学生们制定系统的激励计划,设立“品德奖学金”、“劳动奖学金”等,帮助农村中小学优秀的贫困学子;为边远乡村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目前已累计资助学生287人次,为3000余人次学生开办德育成长小组。2013年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4年被评为“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
(省高教工委推荐)
失去双臂用“双脚”书写生命传奇
李智华,女,1984年11月出生,内蒙古人,现为陕西益品至成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励志讲师。她从小因火灾失去双臂,用“双脚”同命运抗争,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弹琴、书法绘画、操作电脑等;用双脚给母亲煎药喂药;她省吃俭用把生活费捐给贫困同学;她用“双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现在她已是中科院心理研究的硕士研究生。1997年,李智华被评为通辽市“自强模范”,“全国十佳少先队员”;2004年12月她参加中国青年书法比赛,获陕西省青年A组一等奖;2004年12月18日,中国残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广大青少年向李智华同学学习。
(团省委推荐)
敬业奉献类
背着钢筋水泥上台阶穿小河 完成基站建设
渭南移动分公司网络部华阴维护中心有员工8人,负责华阴境内的基站维护、本地网光缆等维护。华山北峰索道开通后,游人很多,但这里是信号盲区。2000年8月底,渭南分公司计划在索道附近新建移动通信基站,并要求在国庆节前开通。基站建设所用的沙子、钢筋、水泥等,这些材料运到索道停车场后,需要每人背着上500米台阶,再穿过一条小河,才能到施工现场,终于在9月28日提前开通了基站。在华山上施工,光缆工队的小伙抬着400公斤光缆,一步一个台阶向上走。有的光缆需要固定在陡峭的石壁上,工人系上安全带进行施工,非常危险。2007年至2013年,华阴维护班连续7年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省移动公司推荐)
临聘环卫工她做了22年
穆水桃,女,1957年6月出生,宝鸡人,宝鸡市园林环卫局金台环卫处东风路清扫队职工,烟厂路清扫组组长。她从事环卫工作22年,是宝鸡临聘环卫工人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丈夫内退后,她动员丈夫也当了环卫工人。2011年,她清扫马路时摔倒,造成左臂粉碎性骨折,两次手术,只休息了一个月就上班了,现在依然坚守在环卫一线。她2007年被市政府评为“十佳清扫保洁员”,并连续5年保持该荣誉称号。2013年2月26日,穆水桃被住建部授予“全国优秀环卫工人”荣誉称号。2014年3月,她还被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4年10月,穆水桃被市文明委授予“最美宝鸡人”和“宝鸡好人”荣誉称号。(宝鸡市文明办推荐)
36面锦旗背后的人生
王斌,男,1972年2月出生,安塞人,现为安塞县坪桥镇卫生院院长。他从医二十载,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2003年,“非典”肆虐,他连续三个多月坚持在第一线。在日常看诊中,有一名身患重病的外地患者到医院治疗,因为病情较复杂,经多次转诊、转院都未能确诊,大量的检查费用给病人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王斌得知情况后,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翻阅书本、上网查找资料,最终确定了病因,为患者及家属节省了近千元的检查费用,又避免了重复检查。王斌个人先后荣获2011年度“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2013-2014年度“全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病人先后送给他36面锦旗。(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不顾河水暴涨做勘测
贾毅,男,1982年8月出生,丹凤人,现为商洛市交通设计院院长。2003年,他被派往河南省负责宝天曼旅游公路的设计工作。他和同事冒着大雪翻山越岭几十公里进行实地勘查,反复论证,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设计方案,这条公路后来成为了这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2005年7月,设计院承担了商界高速公路山阳段的测量放线任务,贾毅和大家一起,不顾河水暴涨,三个人一组下到河里,蹚水测量,贾毅冲在一线,连续在水中泡了十多个小时,在短时间里完成了近十公里的高难度放线任务。2007年,贾毅负责商南县过风楼桥、丹凤县丹江桥、镇安县冷水河桥三座旧桥加固,在2007年,他回家的时间不足一个月。(省交通厅推荐)
见义勇为类
从汉江救起4条生命
崔义胜,男,196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康人,现为安康市汉滨区国税局干部。他性格腼腆,却在别人危难之际,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他为人低调,2006、2009、2012、2014年,他四次从汉江救起四条鲜活的生命。他常说:“咱水性好,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那是我最大的快乐。”崔义胜用他的实际行动树立见义勇为的典范,无愧于安康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的称号。
(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扎进水坝托起落水孩子
姚发宏,男,1970年9月出生,柞水县凤凰镇凤街社区主任。2012年夏,正在田边休息的姚发宏忽然听到有人喊有小孩落水了,他一头扎进水坝里,托起落水的孩子。2013年冬,在上班的路上,有一名老人背着行李滑倒在路上,他找人将老人送往镇卫生院紧急救治。2014年清明节,他在凤凰古镇街道上,遇到一个外地人想退根雕工艺品,卖家不退,双方争执不下。他冷静分析情况,及时化解了矛盾。 (商洛市文明办推荐)
诚实守信类
购药优惠卡惠及11.4万人次
王篪,男,1961年11月出生,咸阳人,咸阳百姓乐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每年夏天,王篪都会带着员工给农民、交警、环卫工人等送关爱。王篪为全市困难职工办理购药优惠卡,至今已有11.4万人次享受到优惠,优惠金额达615万元。先后为贫困山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等捐款二十余万元。2008年11月,被授予首届“感动咸阳”道德模范(诚信)荣誉称号;2010年1月,被授予“陕西省诚实守信模范”的荣誉称号。
(咸阳市文明办推荐)
给顾客多退10元钱做路费
赵秀梅,女,1943年9月出生,铜川市民。赵秀梅从小患严重小儿麻痹症,走路需靠拐杖支持,1985年起与同样患小儿麻痹症的老伴经营“拥军鞋店”至今,一直坚持薄利多销。由于信誉度好,周围顾客也前来买鞋。一次,一位老人带着孙子买了双质量不错的旅游鞋,两人走后,一个邻居说那位老人是山里来的一位农民,家中条件很差,赵秀梅立马起身追出店外,给老人退了十元钱。她曾被铜川市工商业联合会、市商会评为“五好个人会员”,被铜川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个体工商户”。(铜川市文明办推荐)
孝老爱亲类
照顾患病哥哥无怨无悔
童丽娜,女,1989年8月出生,西安市大明宫西铁小区居民。童丽娜和长她7岁的哥哥童辉都是父母先后收养的孩子,哥哥因从小患先天性癫痫而被生身父母抛弃,她则在刚出生几个月时,就被养父收养。养父去世后,她打工赚钱,每天都扮演着两个“母亲”的角色——既要照顾刚出生的儿子,又要“抚养”比她大7岁患有先天性癫痫的“哥哥”,她以乐观开朗的青春朝气,将生活中所有的不幸与艰辛都化成一朵朵美丽的生命之花。2012年被未央区大明宫街办评为“最美女孩”。(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给公公安排相亲 让他走出孤独
艾克英,女,1954年10月出生,子洲县马蹄沟镇人,退休前是子洲县农税局干部。婆婆患病时,她为婆婆接屎接尿。婆婆去世后,她对公公更加孝顺,上班时,请退休老同志到家里陪老人家聊天,节假日和爱人在家陪公公。为了让公公走出孤独,她给公公安排相亲,并请人极力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老人终于答应了。1997年,艾克英亲自把新婆婆迎回了家。继母高兴地到处夸耀:“克英真是好媳妇。”
(榆林市文明办推荐)
照顾精神异常长嫂十余年
王长翠,女,1973年6月出生,安康铁佛寺镇龙兴村五组村民。她和精神异常的长嫂余召莲亲如姐妹,被铁佛寺镇群众广为称道。余召莲1984年患精神病,2001年丈夫去世,2003年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她无人照看,王长翠不顾家人反对,将长嫂接到家中。余召莲病情起伏,有时还拿着菜刀要砍人,每次都是王长翠陪她。近几年,在外镇当上门女婿的两个儿子家庭条件好些了,多次回村接母亲,可余召莲都拉着王长翠的衣襟不松手。在她的照料下,余召莲的病情好转很多。
(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凌晨起床为偏瘫丈夫按摩
陆敏,女,1978年11月出生,勉县人,汉中移动勉县分公司员工。2012年,陆敏的丈夫在工作中摔伤,治疗后留下后遗症——偏瘫。为了能更快恢复,她带丈夫到西安的医院接受治疗。回家后,她每天4点钟起床,为丈夫洗脸、按摩、擦拭身体、喂饭,下班后还要辅导孩子作业,定时给丈夫做康复锻炼。经过两百多个日夜的照顾,丈夫已可以下床简单活动。为了便于照顾老人,她还将70多岁的婆婆从乡下接回家中。她常说:“亲情是最平常的,却也是最可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