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反垄断调查再发酵11股踩下油门

2013 年 9 月 12 日4580

汽车反垄断调查再发酵:渠道管理政改11月有望成行

破除“厂家独大” 渠道管理政改11月有望成行

对汽车产业的“反垄断”调查冲击波正在向产业流通领域延伸,这或将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

日前,商务部方面正式发起对备受质疑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修改,而作为政策修改的参与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关于《管理办法》的修改内容,有望在11月份举办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上,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发布。

而在业界看来,导致汽车行业在流通领域形成“垄断行为”的最大因素,就是2005年由商务部颁布并实施的《管理办法》,而据本报了解,新《管理办法》的修改方向将会约束生产厂家的主导权力,以及重新制定厂、商双方权益与义务。

新规显形

“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重新修订《管理办法》。”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一语激起千层浪,让业界的目光又重新集中在“不断修改却始终未能出台”的新《管理办法》上。

关于重新修订的原因,沈丹阳表示,近年来一些汽车供应商与品牌经销商之间关系不和谐,强制规定经销商经营模式、收取建店保证金、强行压库、搭售等矛盾和问题已日益突出。而商务部的修改方向首先会把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优先位置,细化有关条款,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其次,在收取建店保证金、压库搭售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必要的限制,推动建立稳定的供应商、经销商关系,引导构建节约型汽车流通网络。

据悉,自今年以来,进口车价格虚高的问题已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有消息称,发改委已经着手对汽车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而本报也曾在8月19日和9月2日进行过题为《发改委彻查进口豪车“低价设限”》和《豪车暴利“招惹”反垄断执法》的相关报道。

而在业界看来,导致汽车行业在流通领域形成“垄断行为”的最大因素,就是2005年由商务部颁布并实施的《管理办法》,其中,《管理办法》中的“授权销售”条例是汽车生产厂家涉嫌垄断市场的源头。《管理办法》规定,同一汽车品牌的网络规划一般由一家境内企业制定和实施……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须授权境内企业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境内设立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制定和实施网络规划。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当年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强化国家对汽车流通市场的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但由于‘规定动作’过多,导致单方强化了整车厂家在厂、商双方关系中的地位,削弱了经销商的话语权。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价格‘暴利’‘垄断’销售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由此,政府主管部门也开始意识到,汽车流通领域要重新梳理,就必须针对这一政策进行修改。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方面也向记者证实,该协会目前在与政府主管部门就修改《管理办法》一事进行接触。

沈进军表示:“在我看来,政府部门当前传递的是一个非常好的讯息,说明了政府部门对《管理办法》的修改决心。我们争取能在11月初举办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年会上,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就该政策的修改情况和内容进行发布和解读。我相信在接下来3个月的时间里,《管理办法》的修改情况会得到进一步推进。”

政策博弈

其实,自2005年以来,《管理办法》在8年的实施过程中一直处于行业话题的“风口浪尖”。

此前就有行业人士表示,很多外资汽车企业起初在开拓中国市场时主要倚靠经销商力量进行发展,而借助《管理办法》中“授权销售”的规定,这些车企便开始在中国致力于逐渐将销售渠道权益收回,例如奔驰和斯巴鲁等,这让经销商的话语权大大削弱,进而形成厂商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取代“授权销售”这一规定,以改变生产厂家的完全主导地位。

“就目前情况看来,取消‘授权销售’的想法显然行不通,因为目前全球市场实施的都是汽车生产厂家授权经营的模式,即4S店的销售模式,完全破除‘授权销售’模式可能会引发新的价格体系混乱,而且授权模式也适用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今后《管理办法》的修改方向应当会主要放在界定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各自权限,以及平衡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权益分配等方面,并会制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告诉记者,“授权销售”决定了汽车生产厂家的主导地位,而通过限制生产厂家的权力,就可以更好地平衡厂、商间的关系。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新修改的《管理办法》涉及的内容主要会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设定生产厂家授权经销商的年限;制订品牌经销商设立标准;制订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合同文本(范本);杜绝生产厂家设定搭售、广宣等霸王条款;增加行业监督内容,确定由行业组织对市场运行情况及《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通过制定和执行汽车厂家、经销商经营管理规范实行行业自律,建立经销商退出机制,规定汽车经销商退出应承担的责任等。

“事实上,新版《管理办法》的修订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正是由于修改内容触碰到了各方利益,因此修改《管理办法》之事也往往无疾而终。”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显然,在汽车生产厂家、汽车经销商与消费者三大利益体之间进行权衡,是《管理办法》修改过程中的最大难点,而这也同样会成为今年修改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因此有行业人士认为,新一轮《管理办法》修改之路很有可能还是一场“拉锯战”。

疑问仍存

针对上述《管理办法》的修改内容,记者也询问了相关汽车生产厂家的意见,但大多数厂家都表示在这个事情上“不方便回答”。一汽丰田公关主管王志强就表示,目前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并没有召集汽车生产厂家进行会谈,而具体的修改内容也还没有推出,因此厂家并不方便发表任何意见。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迟亦枫则认为,《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在我看来,《管理办法》的修改内容除了厂家不应干涉经销商建店模式、退出机制等方面外,还应该涉及汽车流通领域的销售模式多元化、放开进口车平行进口等方面,因为只有在《管理办法》中全面解决汽车流通市场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厂、商地位悬殊的情况,汽车企业垄断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迟亦枫认为。

对此,贾新光也表示,厂、商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体现在多方面。一方面,厂家对经销商的建店规模、建店押金、购车数量、销售价格都有硬性规定,而所有这些运营成本都要由经销商承担,厂家不负任何责任。而另一方面,汽车营销合同一年一定,厂家对经销商的考核办法一年一改,这就使得经销商要极力去完成汽车厂家交代的任务,承担全部投资风险,因此,新修改的《管理办法》中对经销商的运营细则应有具体要求和规范。

此外,也有行业专家认为,在新修改的《管理办法》中,对厂家或经销商违规行为的处罚要有一定力度,因为在以往,一些厂家在衡量短期处罚和实际利益时,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要找到更有效的监督方式和处罚方式,来避免流通市场中更多问题的发生。

“市场的作用是决定厂、商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今,国内汽车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汽车流通领域的矛盾随之日益凸显,因此厂、商矛盾的解决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沈进军坦言,无论如何,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利益,将是政府主管部门在对相关政策进行修订时首先要考虑的重点。(中国经营报)

002594

比亚迪:传统汽车业务才是公司真正看点

比亚迪 002594

研究机构:齐鲁证券 分析师:白宇 撰写日期:2013-07-05

投资要点

Tesla热潮席卷A股市场,但是我们认为其富人的“玩具”这一地位短期将不会改变。同时我们认为比亚迪在电动汽车技术上的储备要胜过Tesla,在电动车方面的发展前景甚至好过Tesla,但即使这样,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无法成为比亚迪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无论是中央新能源政策或是各地政府新能源扶持计划的出台或许都将催生比亚迪E6以及K9在公共交通领域一定的增量需求,但是要让E6或F3DM等达到月销接近4000台这样的乘用车入门水平我们认为几无可能。3-5年内电动车之于比亚迪更重要的是促进BYD品牌形象的提升从而拉动公司传统汽车的销量,以及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可能的发展奠定研发基础,探索前进的可能和寻找最佳路径。

我们看好比亚迪的传统汽车业务发展:在经历了2011年以来两年的经营阵痛后,比亚迪的传统汽车业务正在走向正轨并进入加速发展的状态。此次我们重点关注比亚迪传统汽车业务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新产品稳步推出,产品结构上行,量增价涨:我们认为2013年在新车型带动下,比亚迪全年销量有望增长22%,两款主力车型速锐和思锐2013年月均销量有望分别达到11000和4500台;在这两款价值较高的车型带动下2013年公司均价有望提升10%以上。

核心零部件技术不断加强,产业链各部分的产能建设导致毛利下降,但将极大程度促进公司造车能力提升。比亚迪近年来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8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流入了发动机及变速箱这两大核心领域。从目前达成的结果来看,比亚迪发动机无论从覆盖的排量范围还是技术路线的种类上都远优于自主品牌竞争对手。同时作为垂直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包括内饰、座椅等相当多的环节比亚迪与主流合资品牌均有较大差距,但我们看到公司毛利在ASP提升的大背景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甚至略有下降),产业链这些部分的建设投入是这背后主要原因,虽然短期影响业绩但长期将极大程度提升公司造车能力从而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力。以我们理解的长期和短期发展的确定性来看,比亚迪和长城是目前自主品牌的领先者。

我们预计2013至2015年公司手机代工业务的毛利分别为51、56、62亿元,在主营利润中的占比保持在28%左右,继续为公司贡献稳定的业绩增长。我们预计2012年将是公司二次电池业务的低谷,2013年开始恢复增长,但增速慢于公司其他两个业务板块,我们预计2013到2015年该部分毛利分别为5.2、5.7、6.3亿元,到2015年在主营业务当中的比重下降至5%左右,对公司业绩影响逐步变小。

我们预计公司2013-2015年收入分别达到573、675、734亿元,同比增长22%、18%、9%,净利润达到16、26、33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0.68、1.1、1.38元。我们看好公司传统汽车制造业务的持续增长,但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3年动态PE已经达到了52倍,远超传统汽车企业10倍左右的估值,因此我们首次覆盖公司,给予“持有”评级。

600686

金龙汽车:下半年毛利率将回升

金龙汽车 600686

研究机构:东兴证券 分析师:张洪磊 撰写日期:2013-08-21

随着2014-2015年客车业增速在“加速淘汰黄标车”产生的置换需求拉动下快速提升,叠加公司通过加强内部整合提升毛利率,预计公司盈利有望迎来一轮快速增长。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49、0.67和0.90元,对应PE分别为17.80、12.99和9.68倍,维持“推荐”评级。

600066

宇通客车:继续买入环境治理龙头客车公司

宇通客车 600066

研究机构:华创证券 分析师:王炎学 撰写日期:2013-09-05

事项

宇通客车发布2013年8月销量,8月共销售客车4429台,1-8月累计同比增长2.1%,其中8月同比下降19%;大客同比下降35%,中客下降23%,轻客增长57%。环比7月上升36%。

主要观点

1、8月销量环比7月大幅上升36%,因国四7月实行导致的销量透支因素淡化。同比去年8-10月份月平均销量(因为去年9月实施的相关治理超载政策造成单月销量透支)同比增加5.3%。

2、当前股价更多受政策预期支撑,新一阶段的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即将出台,并且中央将直接补贴车企并扩大试点范围,直接利好宇通。同时,山东已出台地方版本的新能源补贴政府,更多地方版(包括河南)的补贴政策将陆续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规定,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公司作为新能源客车龙头企业将最大受益。

3、随时间推移,淘汰黄标车的治理政策将逐步进入需求释放期,四季度将有因为黄标车提前淘汰带来的新增销量。黄标车淘汰更新是未来潜在增长点,预计可持续至未来三年。

4、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预计13/14/15年全面摊薄EPS预测为1.48、1.73、1.94元,目前股价对应13年业绩为12倍PE,公司是国内少有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标的,今年主要受益于政策红利提升估值,合理估值在11-15倍,继续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高铁和城市轨道的高速发展对长途客运客车的替代作用超出预期。

2、城市轨道的发展对公交客车需求替代作用超出预期。

600166

福田汽车:深度研究:强者助力成就福田

福田汽车 600166

研究机构:平安证券 分析师:彭勇,余兵,王德安 撰写日期:2013-09-06

投资要点

强强携手,打造强大竞争力。福田汽车是国内第一大商用车生产企业,轻卡销量多年来位居行业首位,中重卡市场占有率也逐步提升,1H13销量已位居行业第四。2009年公司与全球第一大独立发动机供应商康明斯合资成立福田康明斯,生产轻型柴油发动机,随着其出货量继续增加,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2010年公司与世界汽车巨头戴姆勒奔驰合资成立福田戴姆勒,从事中重卡生产和销售。福田汽车通过与戴姆勒奔驰和康明斯展开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品牌影响力等核心竞争力。

布局海外,抢占新兴市场份额。福田汽车正在推行“5+3+1”战略,实现福田汽车从“中国运营→世界运营”的转变。公司将在巴西、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印尼等新兴国家实现产业化,目前印度工厂有望明后年建成投产,巴西和俄罗斯工厂建设计划也在稳步推进。福田汽车还将借助合作伙伴康明斯和戴姆勒的配套、销售和服务网络,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重卡和轻卡销量均已恢复增长,助公司业绩改善。经过两年的销量下滑,重卡2013年已恢复增长,预计全年销量增长11%左右。基建和房屋建设投资增长改善了工程类重卡需求,2009-2010年重卡销量高峰期购置的重卡已进入更新周期,2014年重卡销量有望延续增长趋势。前期政策影响基本消除,从2012年开始,轻卡销量已实现正增长,未来轻卡销量增速有望恢复到前期两位数的水平。重卡和轻卡销量恢复增长,有望促进福田汽车业绩大幅改善。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考虑到福田戴姆勒盈利改善程度超出我们预期,我们上调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13-2015年EPS分别为0.52元、0.60元、0.69元(原预测分别为0.40元、0.53元和0.66元)。福田戴姆勒盈利情况已大幅改善,福田康明斯业绩增长较快,公司轻卡业务盈利能力有所上升,加之公司目前估值处于低位(PB仅1倍),我们将公司评级由“中性”上调至“推荐”,目标价6.9元。

风险提示:1)经济增速低于预期,致使对卡车的需求不足;2)新产品市场开拓不力,导致前期投入难以收回。

000800

一汽轿车中报点评:中 报扭亏符合业绩预告,后续车型值得期待

一汽轿车 000800

研究机构:瑞银证券 分析师:邹天龙,陈实 撰写日期:2013-08-28

中报大幅扭亏,符合此前业绩预告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净利润6.27亿元,同比实现大幅扭亏(去年同期亏损约6100万),对应EPS约0.39元,符合公司此前的业绩预告区间(0.34~0.46元),但略低于瑞银预测(0.43元)。由于日元大幅贬值,公司的毛利率大幅提升8个百分点至25.9%,日元贬值以及会计政策变更是业绩大幅扭亏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大幅扭亏原因在于:1)日元贬值。公司基于马自达平台的车型需要从日本进口大量零部件,在日元贬值15%的情况下,我们预计上半年日元贬值对公司的利润贡献将达到4.5亿元;2)公司2012年底变更了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我们预计这将导致公司上半年增加利润1.4亿元;3)此外,公司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6%,也贡献了部分业绩增量。

后续新车型陆续推出,销量值得期待

公司全新SUV车型奔腾X80于今年5月正式上市,6、7月份销量均达到4500辆左右,我们认为该车型目前处于销量爬升阶段,后续仍有增长空间;此外,公司13年底至14年初还将陆续推出马自达CX-7以及全新马自达6等重量级车型,我们预计新车型的推出将帮助公司扭转销量连续下滑的颓势,我们预计公司13/14年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4%/32%。

估值: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7.5元我们目标价的推导是基于瑞银VCAM贴现现金流模型(WACC为9.7%),对应公司2013E/14E/15E PE分别为21x/14x/13x

600335

国机汽车2013年中报点评:批发业务逆势稳步增长,零售盈利能力开始提升

国机汽车 600335

研究机构:东兴证券 分析师:苏杨 撰写日期:2013-09-06

事件:

国机汽车公布了2013年中报。报告期内,国机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31.74亿元,同比增长13.23%;实现营业利润4.69亿元,同比增长84.54%;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份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速101.05%;每股收益为0.69元。

观点:

批发业务逆势增长。2013年上半年,进口汽车在“供给方面”依然延续2012年四季度以来的“去库存”趋势,1-6月,海关进口52.6万辆,同比下滑10.7%,进口汽车上牌量52.86万辆,同比增长6.9%,相比2012年同期25.1%的增速,回落超过18个百分点。行业库存压力虽然在一季度有所缓解,但是在二季度后又呈现反弹趋势。公司批发业务与进口市场高度相关,在进口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公司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及品牌结构实现了明显逆势表现。公司批发及贸易服务上半年实现收入297.8亿元,同比增长11.4%。

零售业务渐入佳境,利润水平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汽车零售服务实现收入31.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4.1亿元大增31.4%,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公司零售业务旗下品牌基本都是中高端和进口品牌,本应是毛利率较高,但实际毛利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主要原因系公司在零售领域起步时间较短,很多4S店处于前期投入阶段,且存量客户较少导致高利润的售后业务占比较低。而目前来看,公司很多4S店开

始进入成熟阶段,零售业务利润水平稳步提升。公司零部件5.34%的毛利率较去年的4.8%提升了0.54个百分点。预计随着更多4S店进入成熟期,公司零售业务水平将继续攀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综合来看,公司批发业务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而零售业务由于众多4S店开始进入成熟期,盈利能力逐步提升。预计公司2013年-2015年EPS分别为1.34、1.56和1.81元,对应PE分别为11倍、9倍和8倍,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600104

上汽集团: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6%

上汽集团 600104

研究机构:中银国际证券 分析师:胡文洲,楼佳 撰写日期:2013-09-03

上汽集团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809 亿元,同比增长19.3%,小幅高于总销量增速15.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6.3%至115 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04 元,其中1、2 季度每股收益分别为0.56 元和0.48 元。同比来看,在1 季度实现10%的盈利增长情况下,2 季度盈利仅小幅增长1.8%,增速的回落幅度超出我们预期。考虑到2 季度公司盈利略低于预期,我们将公司今年每股收益预测从2.05元小幅下调至2.01元,同时分别微调2014-15年每股盈利预测至2.18 元和2.40 元。相应地,将目标价由20.50 元下调至18.00 元,相当于2013 年9 倍市盈率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上半年,公司实现整车销售257 万台,同比增长15.3%,销量继续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占有率比去年底提高0.6个百分点,达到23.2%。

其中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分别增长16.2%和23.2%,通用五菱小幅增长6.6%。

从公司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来看,上半年经营进展顺利,超额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计划,其中整车销量完成年度目标的52.5%;营业总收入完成年度目标的57.3%。

由于自去年9 月起上海通用不再纳入合并范围,而转入投资收益核算,故除去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外,其余如期间费用(率)、投资收益、毛利率等都与去年同期不可比。但今年1、2 季度的口径一致,因此季度间具有可比性。

环比来看,2 季度收入比1 季度下滑6.6%,与销量降幅7.4%基本吻合。

但由于毛利率的小幅回落以及费用率的抬升,合并层面营业利润环比大幅降低58.4%。另一方面,2 季度大众、通用等合联营企业贡献的收益环比下滑8.3%,与它们的销量降幅差异不大。综合来看,2季度盈利环比1 季度下滑15%。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行业景气度回落;价格竞争加剧;产能扩张加速而新车型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估值

考虑到2 季度公司盈利略低于预期,我们将公司今年每股收益预测从2.05 元小幅下调至2.01 元,同时分别微调2014-15 年每股盈利预测至2.18 元和2.40 元。相应地,将目标价由20.50 元下调至18.00 元,相当于2013 年9 倍市盈率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