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业务融合IT系统刷新发展格局

2015 年 6 月 14 日4380

  当前,随着信息化银行的发展,票据业务与IT系统的融合有了新的契机。票据业务办理的系统化、风险管控的刚性化、流程操作的电子化、市场分析的模型化已经成为当前票据业务发展的主流模式。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电子票据的兴起,利用IT推动票据业务发展、创新票据产品成为市场运作的突破口,尤其在传统的业务操作模式下票据自身的金融产品属性正在被逐渐挖掘,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恰恰为票据业务提供了新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为此,打造适应市场发展的信息化票据IT系统成为票据业务加快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肖小和 李鹰 陈飞

  IT系统与票据业务融合发展

  票据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进行支付结算和资金融通的工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贴现、转贴现等在金融机构之间流转实现资金互补和信贷规模的转移,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投融资环境、丰富商业银行管理手段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计算机系统作为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尤其是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IT技术成为推动各行业发展的关键。IT与票据的融合,也必将对经济金融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一)票据业务对经济金融发展的作用。

  1、票据业务体量的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

  以2000-2013年为例,2013年全国票据累计承兑量达20.3万亿,较2000年的7445亿增长了26.3倍,年均增长达29%,累积贴现量45.7万亿,较2000年的1.5万亿增长了29.5倍,同时票据承兑量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7.5%提升至2013年的32.27%,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同期我国的GDP增速按照平均每年10%来计算的话,商业汇票每增长2.9%会带来GDP1%的涨幅。由此可见票据业务的发展与宏观经济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

  2、票据业务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支撑

  票据由于其自身兼具支付结算和资金融通的双重功能,一是可以为从事实体的企业支付结算提供便利,满足企业间短期资金支付需求,加快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贸易的达成;二是以票据贴现和背书转让为代表的交易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便捷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有助于实体企业的发展壮大。

  3、票据业务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货币市场发展

  一是金融机构间的票据转贴现加快了短期资金融通和完善货币市场,成为商业银行平衡资产负债、扩大银行综合收益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货币市场重要的交易工具;二是央行的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组成部分,使得票据在货币政策传导、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票据业务有利于加速利率市场化进展

  由于票据交易的利率主要受双方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其对市场的敏感性较强,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票据市场已经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急先锋。由于票据贴现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存在竞争性的替代关系,其自身具有低成本融资和风险把控优势,使得金融机构有条件通过客户细分来扩大企业客户贷款浮动范围、分级贷款定价以留住优质客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并进而促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另外,票据的交易便捷性和信贷、资金双重业务属性,加上银行监管的日趋严格,具体探索性的票据理财、票据托管、票据基金等新产品极大地丰富了金融市场,吸引了更多的金融市场投资主体,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拓宽金融发展路径。

  (二)票据IT系统在票据业务发展中的意义

  1、票据IT系统有助于传导业务操作标准

  计算机能够处理的都是标准化后的程序、数据或操作。票据系统势必是建立在将票据业务执行和操作抽象化、标准化、合规化之后,这一特点对市场飞速发展十多年的票据业务来说,是非常好的探索行业业务执行标准、规范经营行为的工具。当前市场上的票据业务参与者因为各自机构设置和业务管理要求的不同,在业务的处理中遵循不同的原则和理念,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认知,而IT系统的建立无疑可以加速这进程。

  2、票据IT系统有助于推动票据市场加快发展

  一是提升票据市场体量规模。由于IT系统和互联网在信息传导上的独特优势,会让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意识到票据在支付结算和融资方面的优势进而涉足票据业务,有利于票据在全社会的普及,促进票据市场体量规模的提高。

  二是提高市场的交易活跃度。由于IT系统会提升交易效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业务办理的标准化程度,给业务实施和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电子票据的出现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业务的办理速度,进而会提升持票人的交易意愿、提高票据的流转速度。

  三是增强票据产品的创新能力。由于可纳入IT系统的均是标准化后的流程和产品,所以IT系统的介入有助于加快票据产品的标准化进展,加上标准化的产品容易实现自我更新、社会普及和功能扩充,有助于丰富票据产品内涵,拓宽票据的自主创新渠道。

  3、票据IT系统有助于加强风险的刚性管控

  票据业务风险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多个领域,且存在发案金额大、运作手法隐蔽等多个特点,借助计算机系统可以将原本手工干预和人脑判断的环节按照一定的规则固化,将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系统来严格控制,极大的降低风险隐患。

  另外,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票据还可有效防范纸制票据的伪造、变造、克隆、丢失等风险。根据对当前票据业内的不完全统计,系统应用比较完善的机构在案件发生率和资金损失率上要远低于其他机构,接入人行电子商业汇票(ECDS)系统的机构在电子票据领域更是保持各类风险发生率为零的纪录。

  4、票据IT系统有助于提升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度

  传统的票据交易、报价、查询等更多的是区域性的单对单方式,缺少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沟通方式单一、沟通成本较高,加上纸制票据信息的传播缺乏标准和依据,催生了一批服务特定区域的票据掮客、票据中介等,通过“寄生”在上下游企业、银行之间赚取信息差价。

  由于计算机系统在数据传输和处理上的便捷性,尤其是互联网传播信息公开、快速、不受限制,使得票据市场的信息更大程度的得到了释放,例如最早由外汇交易中心建立的“中国票据网”,就可以提供信息的集中、展示和交流。多种形式的IT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获取了真实的市场信息,也摆脱了地理位置和区域的限制,进而有助于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票据市场。

  5、票据IT系统有助于推进纸制票据的标准化

  纸制票据具有携带、保管、审验复杂等问题,容易仿造和丢失,但由于目前市场上90%以上的流通票据为纸制票据,所以给票据交易带来了诸多不变。利用IT系统可以将纸制票据信息进行提炼和抽象后进行电子化登记,并且将票据实物保存在具有一定资质或受市场信任的第三方,交易双方只需要通过IT系统了解信息和完成资产转移即可,给业务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方面有利于加速纸制票据向电子化票据的过渡,推进纸票的标准化进程;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独立的第三方托管、认证、准入和管理机构,促进票据交易所概念的形成。

  6、票据IT系统有助于健全市场信用环境

  完善的信用体系是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传统的手工方式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使得涵盖整个市场的信用评级、登记、查询、评价、连通体制未能建立起来,一些中小企业更是苦于缺少信用记录无法有效融资,也容易诱发信用欺诈风险。

  IT系统所具备的信息储存、查询、处理、更新和共享能力,消除了时间、地域和行业的限制,适合建立统一的信用基础平台。对于票据业务来说,完善的信用系统将使得承兑人或行为发起方将承担更大的违约成本,因此受到很大制约,有利于健全市场经济良好的信用环境。

  7、票据IT系统有助于推动票据市场的精准营销和开拓

  传统的市场营销和业务信息传播方式,更多的是单对单的传播,信息流转速度慢,信息真实性在过多的流转环节中打折较多,使得在进行市场开拓时,往往很难第一时间准确地匹配到需求方,这对业务时点要求较高的票据业务来说尤其关键:一是借助IT系统市场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至供需双方,更加直接快速的判断出时点的业务机会;二是借助IT系统可实现多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省去了信息流转中的损耗,提高了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加快市场开拓和推广的速度;三是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独特优势,可更加快速准确针对市场的变化和走势得到相应的结论,并依据结论寻找可行的办法和方案,有利于引导建立更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互联网时代对票据业务的新影响

  当前,井喷的互联网产品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向各个行业渗透,跨平台的应用层出不穷,大数据技术更是把行业竞争引向信息化战场。归纳来看,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可以归纳为“强融合、多渠道、大数据”三个典型特征,并以其自己的方式影响着票据业务的发展。

  1、互联网与金融产品的高度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产业,进而促进了票据产品创新

  互联网金融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或者移动通信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方式。与传统的金融服务相比,其借助互联网的效率优势使得服务感受更加快速直接、产品种类更加多元、新产品产生速度更快,由此催生了票据理财、票据基金、供应链票据等一系列互联网票据产品,市场参与主体也由以前的企业和银行为主逐渐加入了个人投资者,这给票据业务突破传统的交易方式、增加资管产品属性、探索票据衍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多平台的应用使得渠道建设变得方便,进而使得市场信息共享更加充分

  当前以计算机、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为代表的多平台、多渠道应用层出不穷,并最大限度地缩短信息传播时间、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减少信息传播遗漏,市场机会和交易信息同时以最短时间透明的到达每个竞争对手,通过时间差、地域差、信息差的票据运作机会越来越少。一方面对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票据市场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给每个票据经营机构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票据资产的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大数据分析有利于提升判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得信息化经营更加重要

  当前利用数据来挖掘经济价值成为各企业经营最为倚重的手段,即从海量的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中建模,判断市场形式,找准客户需求,实施精准营销。与传统的靠关系做营销、靠情感拉业务所不同的是,这种方式比拼的是经营分析的“内功”和经营决策的“硬实力”,谁更合理的使用和挖掘数据包含的价值,谁就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市场走势和潜在客户需要,这对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产品属性较为丰富的票据业务来说尤为关键。

  信息化IT系统在票据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一)缺乏对票据IT体系建设的关注和认识

  票据IT体系,是指以功能完备的票据IT系统为核心,配套为系统建设服务的票据IT架构、IT制度、IT流程、IT团队等标准或资源,进而形成相互制约和推动的整体性IT解决方案。票据IT系统建设的完善与否是由票据IT体系内其他各个配套环节共同决定的,所以,票据IT体系的建设是打造信息化票据IT系统的根本和基础,也是进一步拓展票据业务的保障。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票据从业机构已经摆脱了纯粹手工的操作模式,或多或少的辅以IT系统来协助业务拓展,但是却往往停留在对系统关注的本身,忽略了IT体系的打造,导致产生了各种使用问题,甚至还不如没有IT系统时的工作效率高。

  一是IT架构不清晰,导致系统的后续功能完善滞后、系统的运行效率逐步下降,系统的功能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二是IT制度和流程配套不完备,除了系统的刚性控制,在系统能实现的功能以外,制度在管理上的要求也是确保业务健康发展的保障,更可以通过流程来规范系统和业务操作;三是IT团队不稳定,很多机构认为IT系统一旦建设完毕,IT团队就可以不需要了,其实在系统运行维护和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更需要足够的人手和完整的团队来辅助。以上虽然是IT体系各个要素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看似与IT系统的建设无关,其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将导致IT体系建设的不完善,进而影响IT系统的方方面面。

  (二)缺少统一的票据IT架构标准

  票据IT架构,由于是完全为系统建设服务的,也可以称为票据IT系统架构,从业务的角度说,其包含了系统功能设计的完备性、独立性和不重复性,从技术的角度说,其是指系统开发和运行所采用技术平台的统一性。当前我国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方主要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由于缺少独立的第三方来牵头,各个参与方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来满足自身当下的IT需求,这使得当前市面上的票据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整合,主要体现在:

  1、票据IT系统功能重复,各种信息咨询类网站信息重叠

  在百度中以“票据网”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票据网、中华票据网、汇通票据网、同城票据网、中国票据承兑网等各类票据信息相关的网站层出不穷,究其内容进行比较,除了市场分析外,基本都是各种交易需求和报价信息,散落在各个网站的不同板块。如果更进一步比较的话,会发现其中相当多的信息存在重复,一方面是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交易需求方在寻找交易对手时带来了不便。

  2、票据IT系统功能实现程度不一致

  由于各家机构的风险偏好不同,业务体量不同、科技实力不同、机构设置和人员特点也不同,导致对待票据业务的管理要求也不同,所以各家机构在进行配套的票据业务系统设计时,往往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系统功能设计上以单纯的满足自身为主,自成体系。比如,有些科技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有着完整的全流程票据管理系统,有些就只包含一些信息登记和查询,差别较大。

  3、票据IT系统实现的技术平台不统一

  由于IT技术复杂多样,且更新速度较快,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有其相应的优势,所以,当前已有的票据IT系统在实现时的技术选择上,是根据需求方的要求或者技术人员擅长的范围来确定的,比如在具体的运行环境中,仅基础的操作系统平台就分为Windows、Linux和Solaris等多种,再比如对于B/S结构的展示页面,也有JSP、ASP和PHP等多种,这导致无论是需求方反映的业务逻辑、还是系统实现时的技术架构、接口标准、数据处理方法等都不尽相同,从技术的角度上给整个票据市场上系统平台的整合出了难题,不利于整个票据市场的统一性规划和发展,更不利于未来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4、票据IT系统的设计缺少整体性

  票据市场的发展迅速和业务上的不断变化带来了票据IT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但由于在设计时受业务需求局限或者缺少前瞻性,使得票据IT系统往往只满足业务上某一个或者某一类功能的需要,并没有与整个票据业务联通起来,主要体现在:业务的变化和市场的需要往往导致系统开发的紧迫性,但由于IT系统开发和见效的周期长,使得系统开发时不能照顾到业务上下游的对接,往往只是针对业务上的创新部分或者某一时段的需要,与已有的业务系统在功能上缺少交互和映衬,造成全流程的业务办理出现割裂,不利于人员的操作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数据的共享和整合,给后续的经营分析和业务发展带来了不便。

  (三)票据电子化进展缓慢

  票据电子化是指把原有的实物产品通过信息流和电子流来取代,并通过安全认证机制来识别唯一性。随着金融产品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互联网的发展,票据的电子化是未来票据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票据这一产品进一步标准化、进而不断规范或衍生业务属性的必经之路。票据的电子化主要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将现有的纸制票据进行电子化登记,在票据的生命周期中进行形态转换;二是推行电子票据,在票据的生命周期始就开始形态转换。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这两个途径都还在不断地摸索形成阶段,导致整个票据电子化进程缓慢。

  1、纸制票据电子化进展缓慢

  以2013年为例,全国累计承兑票据20.3万亿,其中电子票据3.4241万亿,占比仅16.87%,累积票据交易45.7万亿,其中电子票据1.3065万亿,占比仅2.86%,可见纸制票据在当前的市场上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由于纸制票据一系列的缺点,它在市场上的比重很大程度影响着全国统一票据市场形成的进展速度,不能电子化,就没有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无法统一交易,无法统一交易,票据交易所就无法实现。所以,纸制票据的电子化是在电子票据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要有合适的标准化模型来将纸制票据准确的电子化登记;另一方面要有市场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来进行纸制票据的保管、托收等。电子化后的纸制票据对交易双方来说,可以像真正的电子票据交易一样简单。当前市场上已有票据专营机构推出了票据托管的服务,并且建立了配套的纸票电子化登记、保管和交易系统,但从业务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一方面市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第三方的资质和承担机构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2、电子票据系统尚需进一步完善

  自2009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上线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和企业加入该系统,电票的市场占有量也在该系统的不断推广下逐年上升,但是其设计开发的基础机构合运行模式注定了会带来相关问题。

  一是系统接入要求要求比较高。基于企业网银的处理模式要求接入该系统的金融机构具有较高业务处理能力的电子服务平台,导致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只能通过代理接入的方式来开展电票业务,这使得电子票据的普及性和流通性受到很大限制。

  二是系统冗余度较高。由于ECDS自身不具有交易处理功能,所以接入该系统的金融机构大多采用企业网银+ECDS+票据内部处理系统的方式,系统冗余度高,业务处理流程长,一旦某一个环节的信息传输出现问题,会导致业务的办理的信息不对称。

  三是线上清算未实现刚性控制。ECDS系统与人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进行实时连接,在票据权利实现的同时实现资金交割,但是由于并非刚性控制,这种“线上清算”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笔数的一半左右,很多交易的资金清算由于双方的“不情愿”变为“线下清算”,不利于维护支付结算的严谨性。

  四是系统批处理功能薄弱。ECDS系统的批量处理功能均是通过报文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由于每一个票据行为要产生一个或多个报文,使得目前系统的交互响应速度比较低,如果同一个时段的操作较多的话,系统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

  3、票据电子化缺乏完善的法制环境

  现在所用的《票据法》为1996年版本,一直没有进行修订,也没有明确票据电子化涉及的法律关系,所以相关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虽然人民银行在2005年10月曾发布《电子支付指引》,明确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数据电文法律原件形式,但是,核心法律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对票据电子化办理的积极性,也制约了票据电子化快速扩张和发展,急需在突破传统纸质票据理论范畴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法制突破。

  (四)缺少统一的电子化交易平台

  电子化交易平台是指集票据信息交流、报价、撮合、交易、业务处理于一体的系统,其核心功能是匹配交易双方需求并实现自动撮合和交易,进而简化票据交易环节,提高交易效率,为打造票据交易所(中心)、实现票据的投融资多项功能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市场上统一的票据平台以集中的票据信息交流和报价为主,并没有撮合交易和业务处理功能,更没有用户注册和第三方公证等功能,究其原因,除了上文描述过的纸票电子化进展缓慢和电子票据市场占比不高以外,还包括:

  1、票据产品属性的量化较为困难

  股票包含价格和数量两个要素,并且都是可直接量化的属性,在隐藏交易双方身份和需求的基础上可直接实现电子化匹配和交易。而票据由于包含的要素比较多(比如价格、数量、期限、承兑行等),有些要素缺少可以量化的标准和尺度,加上计算机系统能够处理的都是标准化后或者量化后的程序,所以很难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接交易双方的需求,并且票据的多重金融属性使得需求也是由多个要素共同决定的,这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2、票据交易的特征较难完整实现

  一是票据的交易有分批次的特点,同一批次内因为票面要素的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交易结果,并且不同批次的票据之间也许会进行同一类交易,这使得电子化交易平台的交易双方无法像现实中通过顺畅的人为沟通来调整交易批次中的票据。

  二是由于票据的每一笔交易并非完全为了价格上的盈利,导致现在的票据交易方式越来越复杂,单纯的买卖需求对接已无法满足票据交易双方的共同的利益需要,往往还需要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参与,这些给电子交易平台的功能设计带来了不便。

  三是目前的交易需求匹配方式比较单一。当前市场上有提出线上信息匹配、线下交易的电子化交易平台运作方式,在之前集中信息交流和报价的基础上增加了选取某一些特定要素进行匹配的功能,但是由于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匹配结果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3、缺少独立的合适第三方来推动

  电子化交易平台应该由独立于票据交易双方的第三方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来承担推动和运营,其本质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带有国家公证性质的权威机构,同时也提供登记见证、数据保管、与商业银行和企业联网交易的服务,参与方平等的采用登记注册的方式来获取相应的资格。

  但是,当前在缺少类似的合适第三方来推动的前提下,一些大型的票据专营机构已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了专营的业务优势,探索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并积极进行市场的实践和尝试,但是碍于自身也是票据交易方,在系统的建设和推动上尚比较吃力。

  (五)票据IT系统配套的制度和流程不完善

  1、票据IT系统的管理缺少统一的牵头方

  对于业务系统来说,其功能是降低手工操作强度,但是其背后代表的是业务管理的思想。每一个业务系统代表的是这一个业务产品自身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这对具有多重业务属性的票据来说,其每个业务属性所对应的业务系统,就反应了相应的业务管理思想,这对票据的核心参与者之一商业银行来说感受更是明显。

  比如,票据自身的信贷属性受信贷管理部门约束,支付功能受结算与现金管理部门约束,资金和调节货币市场属性又受资金管理部门约束,电子票据对口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受运行管理部门约束,当前流行的票据资管业务受资产管理部门约束,所以,每个业务属性对应的业务产品和相应的IT系统会受不同条线部门的管理,导致整个票据业务的管理缺少统一的牵头方,对信息传导和数据共享不利,也给票据业务的整体发展增加了沟通协调成本和系统整合代价。

  2、票据IT系统的建设缺少制度的长效保障

  从当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票据从业机构对待IT建设还是从支撑保障或者减少手工劳作的角度出发,并没有配套相应的长效机制来保障。而明晰的制度恰恰是保障IT系统建设各类资源持续投入、明确作用和位置的根本保障,一方面从IT体系建设的角度,制度建设是确保IT系统核心位置、进而影响其他各项要素的条件;另一方面在流程配套领域,通过流程梳理也可以更加理顺业务的操作和逻辑关系,促进业务发展。

  (六)票据IT系统信息安全隐患日渐突出

  IT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在票据领域应用的增多,使得越来越多的业务风险转移到计算机风险和信息安全上面。

  1、票据IT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更加重要

  由于业务已经绑定在相应的IT系统中,那么IT系统的连续运行能力直接决定着业务的连续运行水平,所以IT系统配套的网络、服务器、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环境都需要升级和重视。加上目前票据业务关联系统较多,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对整体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2、信息泄漏风险加大

  由于IT系统在票据产品上的介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交易和信息交互发生在互联网上,信息安全隐患必然增多,不管是恶意攻击还是无意操作,都将带来巨大损失,加上互联网信息的公开化、共享化程度较高,一些涉密的客户和交易数据容易成为黑客篡取的对象。

  3、系统自身的安全设计存在缺陷

  包括以电子签名为代表的安全认证机制不全,使用的认证机制安全性不够、容易被破解等。所以,以系统设计和信息安全为代表的操作风险将会成为未来票据风险防范中重点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作者:肖小和,副研究员,现任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高级专家,李鹰,现任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信息科技团队负责人,陈飞,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信息科技团队)来源上海证券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