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通职院全面实施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自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以来,该院按照“依托行业、创新机制、强化特色、确保质量”的建设思路,紧紧围绕服务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服务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和强化交通办学特色为重点,通过实施“1422”工程,内涵发展水平得到切实提高,示范辐射作用明显,示范院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集团化办学水平显著增强
自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启动以来,该院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整合资源、对接产业、服务交通”思路,坚持以陕西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以合作发展为驱动、合作育人为目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成立了陕西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理事会,并在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分设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技术研发服务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在各有关单位设立校企合作联络工作站,制定《陕西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院主体、企业参与的“政行校企”协同合作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在该模式下,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对该院专业设置、服务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工作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与该院一同搭建教学、育人、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开放育人平台,建立合作育人机制、产学结合发展机制和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该院与企业以制度化的方式,联合建立“教师学生到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双向交流机制和学生就业合作机制等,形成了合作内容全方位、合作环节全过程、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层次高水平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有力提升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该校不断完善教师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校企双向交流。该院按照“师德为先、崇尚技艺、培养名师、形成团队”的思路,围绕重点专业建设需要,以“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为重点,通过完善教师成长发展规划、推动教师与能工巧匠双向交流、大规模进行师资培训、引进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等措施,形成一支师德修养好、教育理念新、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项目建设期内,该院新增省级以上教学团队2个,新增省部级以上教学名师2人。累计选派25人赴国外参加职教培训,累计选派59人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内培训,累计派出180人到企业和工地参加暑期实践锻炼。来自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数较2009年增长105%,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自2011年起,该院连续4年开展“两说”教学竞赛、辅导员技能大赛和职工劳动竞赛“三大赛项”活动,以赛促教取得丰硕成果。2011年,教师张省侠被评为陕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012年,教师崔选盟教学成果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教师代新雷获上海大众校企合作“教学模范奖”;2014年,教师廖发良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教师郭红兵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持续提高
该院积极推动“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推行教学内容项目化、备课教案标准化、教学环境职场化等“十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奠定专业视野宽、基础知识牢、创新意识强的职业发展基础。通过推行“1222顶岗实习模式”(教育教学穿插于1年实习过程,坚持行业与专业2个面向、时间与地点2个统一、实习与管理2个集中),提高了顶岗实习质量,避免了“2+1”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难落实、“放羊式”和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该院重点建设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了“项目导向,工学结合”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构建了“一主线、二辐射、三方式”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构建了“岗位导向,学训交替”模式,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构建了“校企双向介入,工学相互交替”模式。通过系统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项目建设期内,该院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获得省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4项,其中获得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国家一等奖,使陕西省实现了在该赛项上一等奖“零的突破”。在2012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博览会和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该院学生技能作品均获一等奖。
该院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全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教育理念,传承与弘扬“铺路石精神”,通过大力实施课程、队伍、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素质教育“五大工程”,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课程、队伍、社会实践三大工程方面,项目建设启动以来,该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中坚持优先保证思政课和人文素质课时,在优化专业课的基础上累计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30门。建立了全省高职院校首家马列理论学生社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社”。形成课内外、院内外、全过程、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打造出“素质高、技能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毕业生品牌,彰显了该院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和正确的办学方向。
在校园文化、心理健康两大工程方面,该院2011年开展“铺路石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新内涵”研究,2012年编撰完成该院《大事记》,系统梳理和凝练学院厚德笃学的理念文化;2012年全面启动该院《章程》建设,系统规范学院制度体系,努力形成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实施了“名人名家进课堂、高雅艺术进校园”计划,共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64项和学生社团活动982项,培育高雅文明的精神文化;大力推进“校企共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累计投入31.72万元推进行业文化进校园,形成了物质文化激励精神力量、行业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的环境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先后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2011年,该院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确定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2012年,该院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该院党委被授予“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委”。
强化交通运输办学特色 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该院以对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彰显交通特色为核心,抢抓陕西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大战略机遇,强化该院在区域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共修订完成《人才培养方案》33个,制订课程标准514门,建成四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新设交通运输类专业15个,交通运输类专业占学院专业总数的65%。新增省级以上重点专业8个,新增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 个,新增省级重点实训基地4个。购置实验实训仪器设备3796台(套),实训场地面积扩大55842.89平方米,获得交通运输部设备购置资金127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434万元。新增科研项目43项,新增到账科研经费152万元,新增技术发明专利5项。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物流管理两个专业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该院先后成为陕西省交通职工培训定点单位、交通运输部主干专业设备采购资金重点支持院校、教育部“中德汽车机电职教合作项目”陕西省唯一入选院校,示范院校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内涵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该院立足交通运输行业需求,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建设完成交通行业干部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基地、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2个基地,建成交通行业职业资格考试与技能鉴定中心、交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陕西交通教育研究与协作中心等3个中心,面向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和陕西及周边省份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不同类别的培训项目。截至目前,该院已累计完成行业职工培训共计56424人次,继续教育培训4393人,中职师资培训786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82人次。完成各类职业资格培训17031人次,完成中、高级驾驶员和汽车维修高级工、技师等技能鉴定5658人次。承担了富(县)至宜(川)、安(康)至白(河)、安(康)至平(利)、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及延安延河大桥、210国道改扩建等工程项目的部分监理和设计任务,工程总值56亿元。学院服务区域与产业发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该院坚持“一体两翼三结合”,保障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该院坚持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主体,以行业与就业基地为两翼,以全程就业指导与个性咨询服务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多样化的校园招聘活动与网络就业信息服务相结合的“一体两翼三结合”方式,搭建了由毕业生信息服务资源库、就业信息网、远程面试系统和就业新闻发布中心组成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构建了“一课高效、两化并行、三层推进、四级捆绑”的“1234”就业模式,形成了社会、用人单位、学院和学生“四方联动”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
示范院校建设启动以来,该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2013年年底就业率达到98.04%以上,交通类主干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82%以上,学生对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在中交、中铁、陕西高速、陕西交建等国有特大型企业就业学生比例在40%以上。2013年10月,该院被授予“2011-2013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该院大力聚合产学研三方优质资源,推进资源共享、系统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充分融合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念,实现了精品课程建设平台、专业资源库建设平台、个性化教学平台、教学网站自动构建平台的无缝集成,为网络化教学提供便捷高效的系统环境。采用ASP.NET 结合Ajax架构,整合正版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学工具软件、嵌入式教学资源、资源管理工具软件及基于网络的后台管理软件平台,形成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按照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完成集数字资源加工、存储、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标准化数字图书馆,完成包括教务管理、课程资源、网络教学、顶岗实习动态管理和交通科技服务等在内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对该院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和网络化教学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为全省高职院校教学、职前培训、职后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高效服务,有力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经过示范院校建设,该院办学与建设环境明显优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专业承载能力大幅提高,课程建设特色鲜明,教学条件持续改善,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屡攀新高,社会贡献与服务能力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使该院成为了陕西省高职院校“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
在未来发展中,该院将继续强化内涵建设,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