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学院简介与学科专业简介

2014 年 9 月 30 日3780

院校公告

武汉轻工大学学院简介与学科专业简介

  学院简介与学科专业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人:王 勤

  联系电话:027-83924790

  网址:http://http://www.zjjv.com///index.asp

  学院简介: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原粮食工程系、油脂工程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我校历史最早、教学与科研力量较强、取得科研成果较多的院系之一。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约2000人,研究生280余人。近30多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培养本科毕业生8000多人,硕士研究生500多人。

  全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双肩挑教师5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专家和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3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人。

  学科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其下设的二级学科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是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点设有"大宗粮油精加工"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稻谷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以及粮食工程、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食品工程、储藏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5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

  本学科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本地区同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主要研究粮油、果蔬、水产等食品的理化性质、食用品质、加工特性以及现代储藏技术。近5年来,学院先后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攻关项目等各类项目166项,总经费8000余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教学奖励5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44篇;获授权专利2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2部。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人:周林萍

  联系电话:027-83956793

  网址:http://http://www.zjjv.com///index.asp

  学院简介: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是一所集生物学、药学为一体的院系。学院现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6个本科专业,并拥有生物学硕士点、药学硕士点、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点。现有在校本科生1067名,硕士生80名。学院现有湖北省"生物学"重点学科,湖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多个省、市级学科平台。

  全院现有教职工60名,其中专任教师42名。教师中教授8名,副教授14名,另有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专家教授6名。

  近5年来学院共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农业转化基金项目2项,同时还承担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科技项目共计25项,承担企业委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共计8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近千万元。同时获得了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及科技推广奖共计5项,科技成果鉴定12项;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

  学科简介:

  生物学一级学科:

  我校生物学学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已形成包含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食品科学、动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7个本科专业在内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食品、生物、药物"交叉、融合、提升的学科发展理念,强化生物学基础学科建设。现已形成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营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动物学等5个学科方向。在食品、生物、药物交叉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特色优势明显。

  本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团队和良好的学科平台。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8名,其中教授 6名,副教授 16名,楚天学岗位专家6名。学科目前拥有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多个省、市级及校级学科平台。

  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2项,科技经费3362万元。已初步形成以"食品、生物、药物"交叉融合为核心与特色的学科发展体系。

  药学一级学科:

  药学是建立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及生物技术等学科专业基础上的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食药资源研究、利用与开发;中药分子生药学;天然活性物质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药物合成与化学修饰;微生物资源与药物研究等。2005年获得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在全国学科排名前列。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主要为武汉轻工大学在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生药学等方面的专家,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粮食局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知名学者。目前本学科有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专家6名,教授13名,副教授21名,硕士生导师34名。承担了863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共计100余项,获得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及科技推广奖项共计5项,发表SCI、EI文章5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科研成果转让4项。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人:徐玉玲

  联系电话:027-83943956

  网址:http://211.85.194.85/

  学院简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理工相互融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学院现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6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点(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五个二级学科点)是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学科点是工程硕士授权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湖北省品牌立项建设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岗位学科,应用化学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化学实验室为"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工程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为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轻化工程专业为学校重点发展特色专业。我院现有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原理》,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大学化学实验》、校级重点课程《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工程学(课程群)》、《环境工程学(课程群)》。

  目前,全院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1200余人,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湖北省楚天学者1人,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硕士生导师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 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学院设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等6个教研室及实验室和武汉轻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全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压液相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离子体质谱仪、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

  近年来,全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级科研项目32项、横向项目56项,科研经费达1200多万元,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承担省级、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8项,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53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126篇。

  学科简介:

  化学工程:

  一、学科基本情况

  化学工程学科是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且重点发展的学科,学科点2006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22人。

  二、学科研究内容及方向

  植物资源化工:利用现代化学工程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对生物资源特别是特色农副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

  能源化工:从事能源化工相关领域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和优化等工作。

  材料化工:研究化工过程及设备的开发、设计、优化和管理,材料加工则研究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的成型加工和改性。

  三、主要研究成果

  近三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28项、横向项目30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25篇,其中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32篇。

  化学工艺:

  一、学科基本情况

  化学工艺学科是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且重点发展的学科,学科点2006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22人。

  二、学科研究内容及方向

  精细有机品的化学合成、性能研究及应用:液晶材料的新制备方法、化学合成机理、性能比较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的研究。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二氧化碳对金属-氧键的插入反应以及与催化剂分子的相互作用,达到活化的目的,使用二氧化碳生产碳酸二苯酯等产品,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新型润滑材料摩擦学研究及植物油基润滑剂的开发应用:开展摩擦润滑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三、主要研究成果

  近三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8项、横向项目22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12篇,其中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1篇。

第 1 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