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时代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建设的路径分析

2014 年 6 月 19 日4100

  作者: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协会宣传信息部主任、中国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联席会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申朋;中银协宣传信息部主管 孙锦彪

  摘 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多功能、开放性银行业务及信息管理系统。2012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升温,传统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存、贷、汇”等核心业务面临第三方支付、人人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前所未有的竞争。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发展的形势浩浩荡荡、竞争的趋势愈发激烈,只有因势而谋、借力而为、顺势而动,化挑战为机遇,牢牢把握信息科技发展趋势,才能探索和开拓一条具有中国银行业特色互联网金融建设的崭新通道。

  关键词:

  银行业;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路径选择

  人们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发展时代历程。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使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提高到绝对重要地位,于是从公元后1984年起至未来,我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入了信息时代。1989年互联网的出现使全新的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21世纪前叶,全球新兴产业、智能科技、互联网、移动互联的兴起,把人类文明推向了一个信息和科技同等重要的发展高潮期和深刻变革期,人们常称之为信息科技时代。近年来,在信息科技发展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与金融本是互不相干的两个行业融合在一起,以第三方支付、人人贷、众筹、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门户等模式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收获了快速发展。身处急速变革时代的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快吃慢”的激烈竞争,“大小”成为了相对,“变化”变为了绝对。传统银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借助变革动力,迅速、精准地打通互联网金融发展通道,加速演变为高度信息化、集成化的综合性金融机构,成为了全国银行业及社会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一、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建设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但是相较于互联网企业的“进军”,银行业的步伐还是略显缓慢、略有被动应对之势。为了应对竞争、加快发展,银行业需进一步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

  (一)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是银行业深化改革的客观需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目前,银行业信息化的时代已接近尾声,以互联网金融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银行业进入“信息化银行”建设崭新阶段并以此推进银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成为了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需要。

  (二)发展互联网金融是银行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当前,银行业主要面临“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和对内对外开放”三个方面的竞争压力。从本质看来,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对内对外开放仅将导致银行业成本升高、息差收窄,盈利增速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等不利影响,然而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急速渗入是对银行业支付结算、信贷、中间业务等传统核心业务的一系列生存替代。所以,银行业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已成为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

  (三)建设互联网金融是提升银行业服务能力的根本举措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时代,“数据和信息”、“供给与需求”均可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进行分析、配对。互联网金融可提供高效精准的供需匹配、能降低现代金融的获得成本;同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开放和普及,降低了银行业的服务门槛。“一个高效、两个降低”决定了传统银行也能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对“长尾市场、两小市场”的全面覆盖,能有效提升银行业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我国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简况

  在互联网基因和精神的启迪下,我国银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或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构建新平台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加速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驱动了银行业新的发展变革。

  (一)开展金融创新,建设了多渠道支付体系

  第三方支付规模的扩大和影响加深,致使银行业从支付链条的前端被动走向了幕后。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发展,银行业已开始发力金融创新、加速电子化变革,在健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ATM、POS自助终端等电子银行综合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部分银行业机构建设了多渠道新型支付体系。2012年,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推出手机钱包,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开创了银行业手机钱包产品的快速发展时期。2013年,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国银行推出了“e支付”和“中银易付”小额在线快捷支付服务。同年,中信银行(601998,股吧)与财付通展开战略合作,借力第三方平台,整合产品、创新业务。

  (二)试水电子商务,搭建综合电商网络平台

  为充分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会,银行业机构或自主发力,或与其他拥有海量客户信息和渠道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电商平台,纷纷“触电”,走上了多元化、综合性的经营道路。2012年6月,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推出“善融商务”电商平台,运行1年注册会员突破150万,交易额近百亿元,融资规模达到数十亿元;与此同时,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的“交博会”、工商银行的“融e购”、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的“e商管家”等银行电商陆续上线;2013年8月,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发起设立民生电子商务公司;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中信、华夏、光大等银行业机构的电商平台也在紧锣密鼓地测试和试营。2013年7月,招商银行宣布升级微信客服,推出国内首家全新概念的“微信银行”,利用腾讯公司的微信平台,整合借记卡、信用卡等支付载体,为微信客户提供汇兑、转账、充值、预约等便捷金融服务。

  (三)发力数据管理,业务运营效率得到提升

  近年来,部分银行业机构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渠道和方式对数据资源进行了挖掘、分析,并与传统方式整合,创新性地开展高效金融服务。2010年以来,中信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迅速增长、数据规模急剧膨胀,其信用卡中心的数据储存、系统维护、数据利用等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为解决难题,中信银行实施了EMC Greenplum数据仓库解决方案,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实现了近似实时的商业智能和秒级营销,每个营销活动配置时间缩短为2至3日、客户刷卡奖励满额即送,营销能力和运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四)实施跨界合作,探索直销银行服务模式

  银行业积极为自身注入互联网基因,或借道电商企业,或与境外直销银行机构合作,探索开展直销银行建设。目前,直销银行呈现了“民生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兴业华润”三个模式。2013年9月,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打造金融开放平台,民生银行将在淘宝开设直销银行,实现产品展示和线上销售功能,重点开展理财、资金清算结算、直销银行、信用卡等业务。同月,北京银行与其战略伙伴荷兰ING集团联手推出中国第一家直销银行。采用“线上互联网平台”和“线下直销门店”模式,打破时间、地域、网点等限制,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2014年4月,兴业、华润直销银行陆续上线,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基金、理财、存款和缴费等线上金融服务。

  (五)改造门户网站,重塑流程构建金融超市

  为加速互联网金融的融入速度,银行业机构加快了门户网站改造力度。将产品和服务整合,并通过与保险(放心保),证券,房地产、汽车销售等机构合作,增加业务种类、重塑业务流程,构建了涵盖“结算、投资、理财、消费”等多种产品与增值服务的综合经营金融超市门户。目前,除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招商、光大、中信、民生、兴业等大型银行门户成功综合化以外,我国其他大部分中小银行机构也成功实现或加速推动了其互联网门户网站的综合化改造。

  三、银行业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的SWOT分析

  (一)内部条件分析(优劣势分析)

  从当前银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发展状况来看,开展互联网金融建设,银行业具备以下优势与劣势:

  1.优势分析(S)

  第一,银行业具有足够数量的数据资源和数据信息。银行业拥有天然的数据基因,掌握着大量的国民经济和客户经营信息,同时还掌握着真实可靠的客户信用记录或信用数据,能满足大数据技术的工作需要。

  第二,银行业具有较强的信息科技建设实力,能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科技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

  第三,银行业拥有直接面向客户,提供支付结算、代收代缴、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的功能相对完备的门户网站和网络平台,且拥有较为统一的基础数据接口和高效精准的后台数据处理能力。

  第四,银行业拥有足够数量、功能齐备的线下网点,更易形成线上线下齐发并进的渠道优势。

  第五,银行业具有更为成熟的风控手段和较为强大的“公信力”,能对客户产生更为稳健、安全的业务吸引力。

  2.劣势分析(W)

  第一,部分银行机构的发展格局不太合理。部分银行机构仍然极度重视传统业务,未能将互联网金融建设提高到相对重要的发展重心。

  第二,银行治理体系和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部分银行的治理结构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高速发展需要,决策链条冗长、业务复杂加剧、市场管理缺位、市场应变能力和互联网基因不足等体制机制矛盾较为突出。

  第三,银行业机构的互联网人才相对匮乏。互联网金融属于跨学科行业,融合了金融、通讯、信息和IT等学科知识。目前银行业具备的跨行业复合性人才较少,成为了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最大劣势。

  第四,银行业机构“客户体验”意识不强,客户黏性不足。大部分银行机构“客户体验”的观念和标准尚未完全建立,各类业务同质化竞争局面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变,客户黏性不足。

  第五,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力量整合不够。鉴于历史缘由和市场竞争原因,银行机构之间相对隔离,发展力量整合不够,没能有效形成“抱团发展”的联合体。

  (二)外部条件分析(机遇与挑战)

  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加快推进。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新一轮的竞争压力。

  1.面临的机遇(O)

  第一,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推动银行业生产能力提升。银行业可通过互联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改进业务流程、数据处理和业务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及提升盈利水平。

  第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普及,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辅助银行业催生新的业务形态和运营模式。

  第三,金融监管政策的精准化、差异化趋势,在提升监管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同时,为大部分中小银行机构的短中期发展带来了利好政策环境。

  第四,国内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的增长、升级,将成为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推动国民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的强劲动力。银行业机构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将从中受益。

  第五,“物联网”轮廓日渐清晰,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未来将会推动包括银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参与其中,为世界的下一次高速发展注入“重要生产力”。

  2.面临的挑战(T)

  第一,金融危机远未结束,银行业尚在防范多种因素累积的金融风险,“疗伤”任务仍然艰巨。

  第二,国际国内监管新规陆续实施,银行业需及时调整资本结构和业务结构以符合新的资本规定、满足新的监管要求。同时监管手段愈发严厉、直接,整个银行业仍将面临和承受“监管重压”。

  第三,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和金融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将挤压银行业的利润空间,加速推进银行之间更大程度的竞争,银行业将面临由此带来的多种挑战。

  第四,银行业面临“双脱媒”趋势不断加快和综合化经营部分受限的双向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金融和技术“双脱媒”,加剧了银行业经营压力;大部分银行由于条件受限无法获取“全牌照”,进而导致综合化经营部分受限,创利能力面临挑战。

  第五,客户偏好发生深刻变化。年轻群体逐步成为消费主体,其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和服务获取方式的改变给传统银行服务带来关键性挑战。

  五、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建设的路径选择

  在竞争异常激烈、变革极为快速的时期,银行业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竞争和挑战,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应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建设,牢牢地掌握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导权。银行业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互联网金融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积极解放思想、推动转型升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银行业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的前提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把互联网金融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和工具,将其视为带动银行业蓬勃发展的机遇。把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作为改革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抓好互联网金融建设,积极促进“三个转型升级”。一是推动银行业机构公司治理、业务治理、银行服务、风险治理“四大体系”的转型升级。通过优化业务治理结构和银行服务流程,提升公司治理和风险治理水平。强化业务条线管理,推动业务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打造适合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及时应对金融市场瞬息变化,服务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继续推动银行业机构“门户网站”的转型升级,重塑业务形态。银行业机构在加快推进自身门户网站综合化的基础上,要积极利用专业和行业优势,植入垂直搜索等互联网先进技术,注重客户体验、注重产品比价,引入同业联盟各类金融产品重塑业务模式,打造银行业机构自有的互联网金融门户平台。三是结合互联网特点,全面推动银行业“金融产品”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影响了或正在影响着一代人的生活习惯,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的持续增长也表明此影响正在加深,银行业机构要及时根据互联网客户的需求、特点和变化,设计出专属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产品,快速、便捷、持续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二)强化跨界合作、推动融合发展

  合作是时代的主题。银行业需用积极的心态拥抱互联网,主动搭建合作平台、重点强化跨界合作,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提升效率,推动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一是选择性加强同互联网企业的战略深度合作。根据各类银行机构业务发展的差异和实际,选择电子商务、金融门户、IT科技、搜索引擎、大数据管理、云储存等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担当战略合作主导者、掌控战略合作主导权,引入新技术、新思想、新模式,将其与银行业的金融基因、金融思想、金融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创新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二是全面加强同移动通讯企业的跨界合作。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4G网络的深入覆盖,LTE(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移动支付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范畴。受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的支付方式将彻底改变,不久的将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支付将成为主流。银行业机构要全面加强同移动通讯企业的跨界合作,抢占移动支付先机、加快赢取先发优势。三是大胆探索并购、收购等运作方式,促进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快速融合发展。为进一步把握发展先机、占据发展高地,最短时间获取互联网金融建设资源和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银行业应大胆探索并购、收购等资本运作模式,以“拿来”为主义、“融合”为目的,“吞并”有市场前景和技术优势的互联网企业等潜在竞争对手,整合有利发展资源,加快取得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建设的突破性进展。

  (三)掘金数据资源、升级电商平台

  银行业经过近20年的信息化发展,累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同时,当下每天发生的一切业务,银行机构都在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记载。按照银行管理要求,往年的业务数据和经营信息大部分处于非在线和高度保密状态,尚未整理、整合和分析、挖掘,就连客户本人、银行内部部门、法律授权机关的查证需求,也得依规办理,导致了银行业大数据利用率和转化率普遍偏低的现实。各类银行机构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融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发展浪潮,在确保数据安全和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以大数据分析为载体,合理划分类别、分析客户偏好、构建数据模型、匹配精准营销;以大数据挖掘为突破,整合运营信息、核定信用等级、评定信用额度、跟进客户管理,尽快盘活线下数据资产,掘金数据资源。加快整合涵盖信息流和业务流的所有数据,开展业务创新和金融创新。

  经过近两年的跨越式发展,银行电商平台已从开业运营阶段进入到培育发展阶段。从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看,目前银行电商的网民认知度仍然低于淘宝、天猫和京东等平台,其吸引用户购物的主要手段是信用卡分期付款……由此分析,银行电商主要以为消费者“集合”融资功能的优势来吸引客户。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为进一步提升银行电商的市场竞争能力,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升级电商平台。一是按照市场规则实行独立运营,把电商平台培育成新的利润中心。二是破釜沉舟、多措并举,下大力气优化电商平台的前后端客户体验。三是提升非结构化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准确记录客户浏览信息,及时掌握客户偏好,提高为客户推荐商品和金融业务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客户转化率。四是紧跟互联网电商整体向移动平台迁徙的发展趋势,加快推出电商平台的手机应用。五是依托客户优势、发力B2B市场,开展差异化竞争,抢占B2B电子商务发展蓝海。

  (四)集中优势兵力、发力线上借贷

  为更好适应客户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银行业机构应充分发挥信贷业务专长、集中优势兵力,进一步推动传统信贷布局从线下往线上转移、优化及延伸。以勇于挑战、勇于竞争,敢于拼搏、敢于担当的“亮剑”精神,践行普惠金融、迎接市场挑战;以强有力的主动出击,拓展市场份额、捍卫既有优势,打造银行业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是加快推进银行业信贷产品的“线上转移”工作。银行业应在“流程银行”建设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加快推进原有信贷产品的“IT固化”和“门户化”,嵌入简单、便捷的交互模块,在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引入数学建模分析及数字风险管理技术的架构内,随时随地接受线上客户申请,实现快速便捷自助申贷或者高效放贷。当前,中信银行、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等股份制银行已经开始探索线上贷款业务。二是加快完成银行业信贷产品的“互联网化”改造。“迭代更新”是科技企业开发软件产品的常用方法。银行业应树立现代创新理念,辩证实施风险管理,运用“迭代更新”方法,加快完成信贷产品的“互联网化”改造,实现“线上申贷、多元授信、线上抵押、线上审批、快速放款、按日计息、网上还款、循环使用”全流程线上运作,以加快满足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和用户习惯。2013年,中信银行与银联商务共同推出“POS商户网络贷款”,光大银行推出“融e贷”线上质押贷款业务;2014年5月,北京银行发布供应链在线产品“网速贷”,这些线上信贷产品都具备了“互联网化”标准,希望探索者跟进产品“迭代更新”,以获得更大进步;其他银行机构也可跟进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突出差异,实施创新。三是大力推动“银行系P2P”业务的探索发力实践。近年来,P2P借贷作为公众化点对点信息交互和资金流动的技术平台收获了“爆炸式发展”。银行业机构可以深入研究和加快引入P2P技术,结合银行业机构风险管控专业力量和优势资源,推动银行业自有P2P网贷平台建设,以更好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实践。去年10月,招商银行低调进入P2P网贷市场,业内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5月,又一家有国资背景、由国开行提供治理服务、技术支持和规划服务的P2P网贷平台—“金开贷”正式上线。这些缘由及事件将引领“银行系P2P”业务的探索发展,也将引导其他银行机构对P2P网贷平台的发力实践。

  (五)探索直销银行、创新智慧银行

  作为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直销银行”在银行业的金融创新道路上扮演着探路者角色。由于大部分金融服务可通过互联网实现,“直销银行”模式自诞生便获得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共同青睐。根据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等机构的布局,直销银行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组织架构扁平、服务方式灵活,更适应银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没有网点经营费用或经营费用较少,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及更低的手续费率,客户看得见“实惠”。三是“直销银行”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方式为客户提供365天*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网上金融服务,为客户的交易和支付提供极大便利。成功需要勇气,希望“直销银行”的先行者们勇于探索、不折不挠,大力创新适合互联网特征的金融业务,走出一条银行、客户、社会“三方共赢”的创新之路。

  “智慧银行”作为传统银行、自助银行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银行业机构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和新思维模式,审视市场竞争程度和自身发展需求,利用新科技、打造新服务、推出新产品,进而塑造的新业务运营模式。建设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机构推进的“智慧银行”创新实践,汇聚了互联网技术最前沿应用,利用智能设备、数字媒体和人机交互技术,创新设置远程银行服务区,客户可通过VTM智能设备,在远程柜员的视频协助下,自助办理开户、电子银行签约、充值缴费等各项业务。“智慧银行”将金融服务与互联网技术完美融合,提高了银行运营效率,降低了网点运营成本,实现和推动了银行服务的革命性创新,必将成为银行业营业网点升级路径之一。

  (六)依托行业平台、实施抱团发展

  当前,我国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极不平衡。全国性大型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建设走在行业发展前列,大部分中小银行仍在建设边缘观望、徘徊和挣扎。为促进行业互联网金融建设的整体发展,应充分依托行业自律平台,整合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合作,走抱团发展之路。一是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服务和管理框架下,成立独立运作的“中国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加快推进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的研发和实验。二是以中国银行业协会牵头,各银行业机构会员单位入股形式,成立服务整个行业的“中国银行业第三方支付机构”。以移动互联网为切入点,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创新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服务银行、客户、市场等多方客体的多元化支付方式和业务模式。三是植入垂直搜索等互联网技术,将“中国理财网”升级改造成为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集合独具行业优势的理财、保险、投资等信息资源,打造“中国银行业互联网金融超市”。四是统筹整合各银行机构的部分慈善资源成立“中国银行业爱心众筹网”,让银行业的慈善事业和爱心奉献更有价值。五是整合中小银行的电商平台资源,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覆盖全国范围,具有高度市场竞争能力、网民认知度和关注度的“中国银行业电子商务公司”,整体推进中小银行的“触电”进程,分类累积银行机构急需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真实的交易及业务数据。六是依托东方银行高管研修院,建立“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学院”和“中国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学院”,加快培育互联网金融及信息科技人才队伍。

  (七)紧跟时代步伐、提前布局未来

  当今的世界瞬息万变。银行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发展的大潮中,只有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运筹帷幄、布局未来,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勇立潮头、搏击中流。“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发展,正在悄悄地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将全面覆盖和彻底改变各行各业。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社会发展的润滑剂,也将阔步走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高级阶段—“物联网金融”时代。未来的“物联网银行”,将更加依存物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和各类客户的全方位信息,经过收集、整合、分析和匹配,对每一位客户的需求、性格,喜好、偏好、生活习惯,甚至婚姻和健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深度计算并建模预测客户需求。“物联网银行”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与其高度关联、极具个性化的金融产品、生活用品以及投资、消费方案和未来发展规划;同时能根据客户不断变化的情况和产生的信息数据做出快速响应,及时匹配不同的数据模型,提供适应性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目标。届时,银行业将成为广大客户可信赖的工作生活顾问、离不开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以及维护创造价值的聚合枢纽。

  参考文献:

  [1]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3]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姚文平.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6]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7]中国文化经纪人.未来十年属于信息科技时代[EB/OL].http://http://www.zjjv.com//.cn/s/blog_4fef497f0100mea3.html,2010-11-14.

  [8]吴晓灵.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优势何在?[EB/OL].http://http://www.zjjv.com///review/201309/0028347.shtml,2013-09-16.

  [9]证券时报网.刘明康:移动互联网为银行业带来巨大挑战与机遇[EB/OL].http://http://www.zjjv.com///2013/0909/10741892.shtml,2013-09-09.

  [10]陈雯瑾,刘诗平.中银协:银行业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EB/OL].http://http://www.zjjv.com///fortune/2014-03/15/c_119785877.htm,2014-03-15.

  [11]梁宵.银行系电商增容 平台大战升级[N].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2013-09-28.

  [12]中国行业研究网.分析:今年我国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战略[EB/OL].http://http://www.zjjv.com///news/20140401/18040051.html,2014-04-01.

  [13]北方网.多家银行试水直销业务 功能简单操作便捷[EB/OL].http://http://www.zjjv.com//.cn/system/2014/04/07/011800454.shtml,2014-04-07.

  [14]付碧莲,卫容之.银行业转型:全球同感此“痛” 2014监管更加严格[N].国际金融报,2014-01-06.

  [15]刘诗平,苏雪燕.2014年银行业五方面推进改革发展[EB/OL].http://http://www.zjjv.com//.cn/roll/20140107/2103370.shtml,2013-12-17.

  [16]欧阳洁.银行业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N].人民日报,2014-03-08.

  [17]高德胜.银行不会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恐龙”[EB/OL].http://http://www.zjjv.com///ReadNews.asp?NewsID=3312,2014-05-08.

  [18]朱紫云.对话互联网金融拥抱互联网金融而不是排斥[N].中国经营报,2014-03-01.

  [19]王艳.银行如何应用大数据[EB/OL].http://http://www.zjjv.com///news/1372,20131205343453375.html,2013-12-05.

  [20]施建.银信合作广东破局 移动支付国标读秒[EB/OL].http://http://www.zjjv.com///HTML/2012-6-7/4ONDEzXzQ0OTM4OQ.html,2012-06-07.

  [21]DoNews.工信部尚冰:移动互联网催生新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EB/OL].http://http://www.zjjv.com///net/201308/1576342.shtm,2013-08-13.

  [22]魏曦.央行发布金融稳定报告: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五大原则[EB/OL].http://http://www.zjjv.com//.cn/roll/20140429/2373435.shtml,2014-04-29.

  [23]刘琪.国开行引路国资注入金开贷 P2P行业摘掉“草根”标签[N].证券日报,2014-06-07.

(编辑:湖常汉)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