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昂起创新的龙头

2013 年 12 月 25 日3510

  用什么能够描述中关村的创新魅力?是刚刚公布的25席中国专利金奖中,中关村企业获得的4席?还是辐射全国、不断开花结果的中关村产业创新成就?或者是扎根硅谷的中关村创新中心?

  作为首都创新力量的龙头,中关村正在用层出不穷的创意、创新,吸引着全国、全球的目光。

  技术创新“顶天立地”

  一块约2厘米宽、20厘米长的褐色平板,用显微镜看,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探针。记者在实验室里看到的这块褐色小板子,是邓兴旺团队刚刚完成的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它是全球精度最高的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将原来8年到10年的育种周期减少到4至5年。

  在科技界,有一句名言:科研发展要“顶天立地”。在中关村,科技创新的成果既能“顶天”——钻研尖端;又能“立地”——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到科技创新的成果。

  与垃圾打交道的嘉博文公司,刚刚获得了科技创新专利领域的至高荣誉。朝阳、西城等区域400万城市人口所产生的餐厨垃圾,汇集到这家公司的处理车间,经过10小时后成为肥料。

  “我们10年来只干了这么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把垃圾变成肥料。”怀揣着包括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亲笔签名、中国专利界的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证书,公司负责人于家伊颇有感触。

  除了企业耐得住寂寞的科研“苦修”,产业上下游喜庆“联姻”后的协同创新让中关村的创新力更加夺目耀眼。

  一座仓库,堆着成千上万种商品,不啻于一片汪洋。能否通过自动分拣设备大海捞针、迅速找到客户所需要的货物?这是考验电商、物流企业的一大难题。近日,京东、宅急送、北京物资学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担的“智能仓储配送系统在电商物流中的应用示范”项目,获得了中关村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大海中准确捞“针”的,除了几家联合体拥有的现代物流技术,更有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代表全球先进卫星定位技术的北斗技术。

  创新支持无处不在

  11月18日下午1时30分,中关村软件园广场。还有半小时才开始的宣讲会早已挤满了人。“这是我见过最火的政策宣讲会!”一个被挤在墙角,只能踮着脚听讲的小伙子说。

  这是一场中关村“新四条”政策的宣讲会。两个月前,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等四项政策宣布在中关村率先试点,这是继“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之后,中关村在创新创业政策领域的再次破冰。

  除了“1+6”、“新四条”这样一茬接一茬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研人员和创业投资企业积极性的政策出台,在谷歌眼镜核心开发人员、谷歌研究院原高级研究员赵勇眼里,中关村更有种说不清的“魔力”。

  “从谷歌辞职回国后,我在一个星期时间里约了10个投资人面谈。结果前5个人全部明确表示愿意投资!”赵勇不无激动地回忆。要知道,在早已过了巅峰期的硅谷,见10个投资人能获得1个人的支持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

  抱着创业期待,将人马悉数搬到北京——像赵勇一样掌握全球顶尖技术的留学归国人员近年来不在少数。(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从草根创业者到大型上市公司,一场创新创业精神和经验的“接力赛”在他们手中传递、壮大。在这个过程中,为中关村营造了引人入胜的非凡魔力。

  在中关村,有这样一个“超级智囊团”。它不收任何会费,所有参与的名家高手不计任何报酬,只要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发展潜力、就有获得“智囊团”中柳传志、李彦宏、尹卫东等著名企业家亲自上门互访的机会。很多有潜力的中关村创业企业,正是在这种力量下不断壮大。

  体制、科技、人才的优势,无处不在的创新、创业氛围,让中关村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披荆斩棘,阔步前行。越来越多赵勇这样的全球顶尖技术人员回来了,无数个创新分子正在中关村这个创新熔炉中汇集、涌动。

  创新足迹踏遍全球

  “中关村能不能派专员到国际科技园区来工作一段时间?”10月17日,在巴西举行的一场激动人心的投票结束后,中关村获得了有全球科技园区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IASP2015年年会的举办权,结果刚刚公布完毕,国际科技园区协会总干事路易斯·桑斯就热情地向中关村发出了这样的邀请。

  要知道,这样的邀请,其他科技园区和城市鲜有享受。

  中关村被国际科技园区协会如此看好,与近年来中关村在海外越来越多的亮相分不开。中芬国际合作创新平台,中关村硅谷瀚海孵化器,纽约、东京、多伦多、伦敦等10个中关村海外联络处的成立……都让更多人看到中关村的身影。

  中关村创新触角的“走出去”,不只是靠创业服务机构将实体办公地点、工作人员搬到外地,更有跨越时空、“虚拟”形式的“走出去”。

  一年前,从美国回国创业的“90后”南京小伙子尹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曾经随意浏览的一家中关村科技博客网站,能在一个礼拜之内为自己在南京的创业团队和远在北京的投资商成功牵线搭桥,拉来数百万元人民币融资。

  2013年1月,正在为团队融资发愁的尹桑在36氪的投融资平台网站上随手注册了一个账号,把创业项目的产品信息和图片上传到了平台上。原本“没抱什么希望”的他,没想到的是,注册后第三天,从36氪推荐来的3家投资方就陆续主动联络他。没几天就拍板了投资。

  在中关村,像36氪这样的创业服务机构如天使汇、创新工场、创客空间数不胜数,更形成了一张遍布全国的虚拟孵化网络。据统计,通过中关村实现虚拟孵化的企业数量超过20000家,催生的投资案例数约2000余起,瀚海孵化器、厚德创新谷还在硅谷设立了海外孵化器,将创业服务辐射到全球范围,成为推动中关村源头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关村不只是北京的中关村,也是中国的中关村、世界的中关村,要站在全国和首都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向全球创新中心迈进。”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如是说。

  (原标题:中关村,昂起创新的龙头)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