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技术的扩散
现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军事战术,还彻底改变了军事战略乃至当代世界的地缘政治。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首先是核武器。这种武器先是在短期内出现在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研发核武器的前提条件的中国很快也拥有了核武器。
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北朝鲜、伊朗、南非和巴西也迅速掌握了核技术。法国公司在巴基斯坦、印度和以色列武装力量装备核武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这些国家之间没有政治关系。
同时,法国公司在巴基斯坦与当时极端敌视西方的社会主义中国进行了合作,而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原子弹之父”阿布杜尔•卡迪尔•卡纳承认,巴基斯坦在伊朗核计划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北朝鲜在该领域也对伊朗提供了支持。
核武器的危险性增长尤其显著,早在70-80年代就为155、175和203毫米弹药和海军水雷研制了核战斗部,但主要是由特种作战士兵使用的威力达5千吨的便携式可控地雷 。
这些弹药大部分还继续保存在仓库里,而参加过其研制和使用准备的许多人至今还在各种机构中工作。
自然,核武器是一种代价太大的乐趣,而在现代军事历史中偶尔得到使用的化学武器更便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使用的化学武器还不完善,没有有效的投送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使用化学武器(作者此观点不正确,众所周知,日本人中国使用了化学武器——译者注),但萨达姆•候赛因在两伊战争期间使用了化学战剂——芥子气、塔崩和沙林。战争末期,伊拉克拥有500吨有毒物质,其中包括数万枚炮弹和用于装备战役战术导弹的50多个战斗部。
尽管萨达姆•候赛因放弃用化学弹药打击伊朗城市,但从1987年4月至1988年8月对库尔德反叛者使用化学武器40多次。例如伊拉克军队在从1988年2月至9月进行的“安法尔”行动中大量使用了化学武器,而1988年3月16日,伊拉克空军飞机用毒气炸弹(沙林、塔崩和芥子气)轰炸了此前被伊朗占领的库尔德城市哈拉布贾。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武器巨大的杀伤因素在城市街区得到体现,尽管哈拉布贾是只有2万居民的小城市,死亡人数却高达5千人左右。
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各拥有数万吨化学武器。苏联研制了装有化学子弹药(杀伤体)的RBK-AD-1(РБК-АД-1)一次性集束炸弹,而美国在1986年开始试验二元化学航空炸弹。
1990年6月1日,美国和苏联签订了销毁大部分化学武器(首先是过时武器)条约,根据协议,双方到2002年前应各保留5千吨化学武器。
现在,由于销毁技术复杂,化学武器还继续保存在许多军队的仓库中,并且很难判定一国是否拥有此类武器。
全世界研制了大量的各种毒剂:二氯化苯胂—有毒的有机砷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喷嚏性毒气——DM, 二苯胂基氯——DA, 二苯胂基氰——DC),窒息性毒剂(光气——CG,双光气——CG2),可致全身中毒的毒剂(氰氢酸——AC, 氰化物, 氯化氰——CK),皮肤糜烂性毒剂(芥子气——HD,路易氏毒气——L),神经麻痹性毒气(沙林——GB,,梭曼——GD,塔崩——GA,VX),神经化学毒剂(BZ等),各种毒素(ХR 和РG)和毁坏植被的化学物质(如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橙剂”)。
缅甸、越南、埃及、以色列、印度、伊朗、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叙利亚、美国、泰国、台湾、法国、埃塞俄比亚和一系列其他有能力生产化学武器的国家(地区)装备了化学武器。
利比亚战事结束后,原利比亚军队的许多仓库无人守卫,那里的化学武器的命运不得而知。
况且小型化学工厂就能够生产化学毒剂,因此在下一次战争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使用化学武器。用化学武器打击任何一个居民点所带来的后果都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它将导致城市运行功能瘫痪,使任何大城市陷入混乱。
说到化学武器和核武器,不应忘记其投送工具。拥有其投送工具的国家或组织在发生全面战争的情况下将努力对敌人的要害进行打击,而为此需要投送工具。飞机在解决此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飞机是一种明显的目标,而且生存力不高。
因此对于一些国家来说,使用比飞机更难监控的陆基导弹系统更为合理。现代化战役战术导弹和中程导弹可装备各种战斗部,包括侵彻战斗部、核战斗部、装有杀伤、杀伤-聚能、燃烧子弹药、反坦克自瞄杀伤体的集束战斗部。
出口第三世界国家的第一种导弹系统是苏联1961年研制的2K6“月亮”战术导弹系统、1964年研制的改进型9K52“月亮-M”及其出口型9K52TS“月亮-T”。北约将2K6“月亮”战术导弹称为“蛙-3”、“蛙-4”、“蛙-5”,而9K52“月亮-M”被称作“蛙-7A”和“蛙-7M”。这些战术导弹的射程分别为44和70公里。
出口的9K52“月亮-M”系统使用装有核战斗部的ZR10(ЗР10)和装有杀伤爆破战斗部的ZR9(ЗР9)固体燃料非制导火箭,并可装备各种战斗部:9M21B(9М21Б)核战斗部,9M21F(9М21Ф)杀伤爆破战斗部,9M21G(9М21Г)化学战斗部和9M21D-C(9М21Д-С)宣传品战斗部。
不过,始于1965年为该导弹系统改装制导系统的工作后来停止,其被1968年开始研制、1973年开始生产的9K79“圆点”战术导弹系统所取代。
导弹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射程为15-70公里,AA-60核战斗部威力为1万吨。后来研制了9N123F(9Н123Ф)杀伤爆破战斗部、9N123K(9Н123К)集束战斗部、AA-86核战斗部,以及采用9N123F –RKh(9Н123Ф-РХ)被动雷达自导头和杀伤爆破战斗部的“圆点-R”导弹。
1989年苏联军队装备了改进型9K79-1“圆点-U”导弹系统,其主要区别是射程(120公里)和打击精度都得到了提高。
北约将9K79“圆点”战术导弹系统称为SS-21“甲虫”,也门、叙利亚、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该型导弹,而俄联邦军队在车臣战争和格俄冲突中都使用了该导弹系统。
冷战时期,苏联还开始出口或以军援的形式向外国提供9K72战役战术导弹系统(使用R-17 (8K14)和R-17М (8K14-1)导弹)。该导弹系统采用MAZ-543(МАЗ-543)轮式底盘,射程50-300公里,北约称之为“飞毛腿B”,而其采用R-11M(8K11)导弹和ISU-152K(ИСУ-152К)履带式底盘的型别,射程达150公里,北约称之为“飞毛腿-A”。
R-17战役战术导弹装备威力为10万吨的核战斗部、重1016公斤的爆破战斗部、重985公斤的化学战斗部和温压战斗部。而俄罗斯在90年代中期制定了代号为“探音器”的改进计划,为其研制可分离战斗部,并采用新的制导系统。
9K72导弹系统的出口型,即R-300,大量出口到华约国家、阿富汗、也门、伊拉克、伊朗、古巴、利比亚、叙利亚、北朝鲜等国。埃及、伊拉克、伊朗、北朝鲜和叙利亚正是在“飞毛腿”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导弹计划。
美国的战术导弹系统首先是用于投送战术核装药。美国第一种战术导弹系统是1948年以德国V-2导弹为原型研制的MGM-5“下士”。
美国从1953年到60年代中期生产了射程分别为37和48公里的MGR-1A和MGR-1B“诚实的约翰”,以及射程为18公里的MGR-3A“小约翰”空中机动型导弹系统。自1960年起还生产了射程达140公里、携带核战斗部的MGM-29“中士”导弹系统。除核战斗部外,“诚实的约翰”和“小约翰”导弹系统还有杀伤-爆破战斗部、集束战斗部和化学战斗部。
这些导弹系统只出口到了英国,而当时美国的盟友台湾、韩国和土耳其把美国的射程达130公里、能打击地面目标的“奈克-大力神” MIM-14、MIM-14A、MIM-14B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作为战役战术导弹使用。
“奈克-大力神”有杀伤爆破战斗部,但能够使用化学和集束战斗部。后来美国研制了射程达120公里的MGM-52“长矛”,它采用惯性制导,装备W-70核战斗部或M-251集束战斗部(内装M-40子弹药)。MGM-52“长矛”导弹系统出口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德国、以色列、台湾和韩国。
按照苏美削减战略进攻武器条约,70年代研制的“潘兴-2”MGM-31B战役战术导弹系统与RGM-109陆基巡航导弹及苏联的9K714“奥卡河”(SS-23 “蛛蛛”)导弹都被裁减。
美国的盟友中,只有法国、以色列、韩国和台湾有取得较大成果的导弹技术发展计划。
韩国生产的NHK-1和NHK-2导弹系统是以美国MIM-14“奈克-大力神”防空导弹系统为原型研制的。与此同时,韩国的导弹计划一直处于美国的监控之下,美国要求韩国将导弹射程限制在150公里以内,尽管韩国后来要求增加到250公里。
台湾导弹计划也处于美国的压力之下,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台湾被迫中止了始于70年代的以美国MGM-52“长矛”(台湾称其为“绿蜜蜂”)战术导弹为原型研制自己的导弹的计划。然而,台湾仍在继续研发导弹武器,80年代台湾军队装备了以MGM-52“长矛”为原型研制的“青蜂”战役战术导弹系统。
90年代,台湾装备了以“天弓-2”防空导弹系统为原型研制的“天剑”战役战术导弹系统,而前者的原型是美国“奈克-大力神”防空导弹系统。该导弹系统设计射程为300公里,在中国和美国的压力之下缩减到130公里。采用INS/GPS复合制导系统,共有20套,其作战使用听命于美国。
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于90年代还曾研制射程达1000公里、战斗部重500公斤的“天马-1”中程导弹,台湾计划用其发射卫星。
1984年,法国用射程为480公里的“地狱”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取代了“普吕东”导弹系统。1997年前者退役,尽管还在向一些国家(例如,以色列)出口导弹技术。
以色列的导弹计划始于1962年,得到了法国的帮助,所以以色列的第一种导弹——Luz-YA-1,是法国Marcel-Dassault公司MD-620导弹的翻版。
以色列国防军装备的导弹代号为“杰里科-1”。这是一种两级固体燃烧导弹,射程达500公里,可携带核战斗部(威力约2万吨)、装有450-650公斤普通炸药的单弹头战斗部或化学战斗部。
70年代,以色列与南非和伊朗签订了联合研发生产导弹的协议,在伊朗试验了代号为YA-3的改进型导弹。
“杰里科”导弹在南非被命名为“阿尼斯顿”。但在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和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垮台之后,三方停止了合作。
1990年,以色列军队装备了“杰里科-2”(YA-3)导弹,其战斗部重1吨。“杰里科-2”导弹可携带威力达1百万吨的核弹头,射程达1500公里。以色列在扎哈里亚市地区部署了超过90枚这种井基导弹。因为“杰里科-2”导弹用于发射“沙维特”卫星,所以其射程的官方数据(1500公里)不完全正确,据推测,更精确的数据应是3500公里。
以色列政府如何保守自己的秘密,可以根据对以色列物理学家莫德哈伊•瓦努努的审判过程做出判断,它因泄露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事实而被判处长期监禁。
由于严格保密,关于以色列军队2006年装备的YA-4“杰里科-4”三级导弹的信息十分不完整,只知道其推测射程达6000公里。
众所周知,除了单弹头核战斗部(约1百万吨),以色列还研制了具有可分离弹头的核战斗部,同时保留了为导弹装备常规战斗部的可能性。
但是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战术和战役战术导弹发展中起得作用要大得多。
中国是5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发展导弹和核计划的。1957年8月20日,苏联国防部发布向中国转让P-2远程导弹、然后是P-11战役战术导弹的命令。60年代初,中国一共组建了20个装备P-2和P-11的导弹团。
苏联专家还帮助中国研制生产了中国第一种“东风”导弹,它是苏联P-1“伏尔加河”导弹的改型,或者,按西方的观点,是德国V-2导弹的改型。1960年进行了首次发射,1964年发射了装备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东风-2”新型导弹。
“东风-2”导弹于1966年被中国用来试验核武器,到60年代末中国已拥有约100枚该型导弹(西方称其为CSS-1)。该导弹射程1250公里,常规战斗部重1500公斤,核战斗部威力为2万吨。
还有一种射程为2150公里的两级导弹“东风-21”(CSS-5,其改型“东风-21A”射程为2500公里),可装备单弹头核战斗部以及600公斤重的爆破、集束、电磁和化学战斗部。中国在面向中越、中缅和中俄边界的地区部署了超过100枚这种导弹。
中国以“东风-21”为原型研制了“巨浪-1”海基导弹(CSS-N-3),其射程同样为2150公里(以“东风-21A”为原型的改型“巨浪-1A”射程为2500公里),每艘092型战略核潜艇可携带12枚这种导弹。
后来中国研制了“东风-3”(CSS-2)三级导弹,射程为2650公里,常规战斗部重约2吨。由于不能长时间在导弹发动机中保存液体燃料,这些导弹战备转进所需时间较长,但2500公里的射程对于打击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以及日本、韩国和台湾已经足够了。1997年,沙特阿拉伯从中国购买了约60枚“东风-3”导弹。
“东风-4”(CSS-3)两级导弹射程达4750公里,而后续的“东风-5”导弹在试验过程中打到了所罗门群岛(约12000公里),其改型“东风-5A”射程达13000公里,但与以前的导弹不同,它装备的不是单弹头战斗部,而是6个可分离核弹头。“东风-4”和“东风-5”导弹是“长征”火箭的原型。后来中国开始研制固体燃料洲际导弹。
中国从1970年开始研制新型固体燃料三级导弹——“东风-23”及其海基型“巨浪-2”。尽管工作严重滞后,但中国最终在没有国外专家帮助的情况下于1995年在五寨靶场成功地试验了该导弹。该导弹被重新命名为“东风-31”,射程为8千公里,而不是预计的6千公里,其改型——“东风-31A”射程达1万公里。90年代末在“东风-31”的基础上研制了“东风-41”,其第三级长度增加,射程达12000公里。因为美国战略核潜艇携带的 UGM-133A“三叉戟-II”三级弹道导弹射程达13500公里,那么中国的“巨浪-2”导弹8千公里的射程看上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007年,五角大楼发布报告称,中国装备了5艘战略核潜艇,每艘携带12枚射程为8千公里的“巨浪-2”导弹。
除单弹头战斗部外,还为“东风-31”和“巨浪-2”导弹研制了采用卫星制导、含 3个可分离弹头的核战斗部 。以“东风-31”为原型研制了其改型SLV-1火箭,用于发射卫星。
中国将其M-11(“东风-11”,西方称为CSS-7)单级战役战术导弹用于出口,它是以苏联P-17战役战术导弹为原型研制的。M-11导弹安装在类似于苏联的MAZ-543的轮式底盘上,最大射程为350公里,战斗部重800公斤。其改进型——“东风-11A”(CSS-7 Mod 2)战斗部重量有所减少,但射程提高到500公里。除核战斗部(威力达2万吨)外,还可以装备重达500公斤的爆破、集束或化学战斗部。这些导弹装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但提高射程、打击精度的战斗部重量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1993年和1995年,巴基斯坦和伊朗先后购买了这种导弹 。叙利亚也购买了大约20枚左右该型导弹,并组织了生产。
中国另一种战役战术导弹——“东风-15”和“东风-15A”(CSS-6,出口型为M-9)是80-90年代与叙利亚联合研制的。其射程达600公里,圆概率误差达300米,单弹头战斗部装有500公斤炸药。后来研制了化学和集束战斗部,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了核战斗部。“东风-15A”导弹的战斗部重降低到320公斤,从而射程提高到8百公里。“东风-15A”导弹上装有卫星导航系统,使精度提高到30-45米(圆概率误差)。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还为该导弹研制了电磁战斗部。
中国研制了用于出口的M-18导弹,导弹可携带单弹头战斗部和常规炸药(400-500公斤),射程达1千公里,是M-9导弹的两级版。不排除伊朗于90年代初购买过该导弹的可能性。
中国以苏联S-75(“红旗-2”)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为原型还研制了一种固体导弹——M-7(CSS-8),用于出口。为该导弹研制了装有250公斤普通炸药的单弹头战斗部、集束战斗部和化学战斗部。1992年向伊朗出口了大约90枚该型导弹。
中国最新研制的导弹是B-611M固体燃料战役战术导弹,其制导方式采用了GNSS卫星制导和惯性制导,可携带各种战斗部(杀伤-爆破战斗部、反坦克集束战斗部、温压战斗部),最大射程280公里。
所有这些证明,第三世界国家在中国的帮助下装备了大量中程弹道导弹。而且中国还在出口射程达120公里的远程反舰导弹(C-301、C-601、C-802),进口这些导弹的国家可能给敌人海军造成严重损失。2006年就曾发生过“真主党”用这些导弹打击以色列战舰的事件。
其他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例如,巴西、埃及、印度、伊朗、北朝鲜、南朝鲜、巴基斯坦、叙利亚和台湾,也发展了自己的导弹技术。
诚然,90年代初,迫于美国压力,阿根廷停止了自己的导弹计划。无疑这一决定给该国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因为用“秃鹰”式火箭发射卫星的计划被迫停止。
巴西也因同样原因于90年代末停止了自己的SS-300和SS-1000导弹计划(射程分别为3百公里和1千公里)。
应该指出,阿根廷与埃及曾经联合研制的“秃鹰-2”(埃及称为“巴德尔-2000”)导弹射程达1千公里。“秃鹰-1”导弹采用单弹头战斗部(常规炸药重4百公斤左右)和集束战斗部(装有反坦克或反步兵子弹药),这些战斗部也可以用于装备“秃鹰-2”导弹。虽然埃及与阿根廷的正式联合项目中止了,但埃及掌握了该计划中的导弹技术(包括射程达1500公里的“秃鹰-2”导弹)。
埃及在1973年与以色列交战期间曾使用过苏制9K72战役战术导弹系统所用的R-17导弹。后来在其“萨克尔”工厂与北朝鲜和中国联合实施了以R-17为原型的机动导弹系统研制计划。
该导弹战斗部重1吨时最大射程为450公里,90年代曾生产了大约100枚。
在北朝鲜生产的各型苏联R-17导弹的生产技术今天很容易取得。北朝鲜生产的“火星-5”和“火星-6”导弹(射程分别为300和500公里)除了装备本国军队(超过100枚),还出口到越南、伊朗、古巴、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
伊朗和叙利亚在北朝鲜的帮助下组织生产了“火星-6”导弹的生产,而根据一些资料,卡扎菲执政期间在利比亚也组织了生产。
北朝鲜以“火星-6”为原型研制的射程达1200公里的“劳动-1”导弹装备单弹头普通炸药战斗部、化学、生物、集束(100个杀伤子弹药)战斗部和核战斗部。
北朝鲜另一个导弹型号——“劳动-2”射程达1500公里,可携带单弹头常规(杀伤-爆破)、核、化学或生物战斗部以及集束战斗部。
北朝鲜以“劳动”导弹为原型还研制生产了Moksong-1(美国称为“大浦洞”)导弹。该导弹采用液体发动机,射程为500-2000公里。据西方消息,后续的Moksong-2(“大浦洞-2”)导弹射程为4000-8000公里。2009年4月,北朝鲜向太平洋发射了该型导弹,飞行距离3800公里。而2012年4月的试验未获成功,因为导弹在发射2分钟后在空中爆炸。
Moksong-2陆基导弹长32米,第一级直径2.4米,第二级直径1.4米,第三级直径0.9米,重64吨,战斗部重1000-1500公斤。第一级和第二级是在装有4台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劳动-2”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据有的资料说,第三级可能使用固体火箭燃料。
朝鲜正是向巴基斯坦和伊朗转让了“大浦洞-2”导弹生产技术,被二者用于发展自己的导弹计划。北朝鲜将“大浦洞-2”导弹用于“银河-2”和“银河-3”运载火箭研发计划。
还有关于研发“大浦洞-3”的消息,据某些消息说,其射程达1万至1万2千公里。
北朝鲜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与伊朗和巴基斯坦密切合作,尽管巴基斯坦表面上被视为美国的盟友,而伊朗是美国的敌人。正是这一时期,北朝鲜研制了可用于发射卫星和打击敌人的洲际弹道导弹。
巴基斯坦正是在北朝鲜的“劳动”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自己的导弹,其“高里-1”导弹的原型就是“劳动-1”。而伊朗则在“劳动-1”导弹技术的基础上生产了“谢哈布-3”导弹。
1998年成功试验“高里-1”(也被称作“哈特夫-5”)导弹后,巴基斯坦于1999年试验了改进型“高里-2”(“哈特夫-6”),该导弹弹体加长,在试验中射程达到2300公里,而同年试验的下一改型——“高里-3”射程达3千公里。
但是巴基斯坦从60年代发展自己的导弹计划,不仅与中国和北朝鲜进行了合作,还与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些国家进行了合作。例如,“哈特夫-1”导弹在最初是作为非制导火箭研制的,有液体发动机型和固体发动机型,但后来加装了制导系统,即“哈特夫-1B”。“哈特夫-1”和“哈特夫-1B”射程为80公里,而“哈特夫-1B”为120公里,这些导弹都可以携带单弹头的核、化学战斗部或常规战斗部。“哈特夫-1” 和“哈特夫-1A”导弹于1991年装备巴基斯坦军队,而“哈特夫-1B”于1995年列装,不过有的资料说其生产计划已经中止。
巴基斯坦以“哈特夫-1”为原型研制了“哈特夫-2”两级固体燃料导弹,据西方掌握,其基础是中国M-11导弹的构造,尽管2004年列装的新型导弹外观上与阿根廷的“秃鹰”导弹相似。“哈特夫-2”导弹射程达480公里,战斗部重150公斤,也有的资料说其射程为300公里,战斗部重5百公斤。巴基斯坦在本世纪初继续进行完善该系列导弹的工作。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巴基斯坦在北朝鲜和中国的帮助下改进了其购自中国的M-9和M-11弹道导弹,分别命名为“哈特夫-3”和“哈特夫-4”。
巴基斯坦航天局还以M-11导弹为原型研制了“沙欣-1”导弹,并于1999年4月进行了试验,射程750公里。而其两级型“沙欣-2”射程为2500公里。为这些导弹研制了重750公斤的单弹头战斗部,包括常规、化学和核战斗部。
此外,巴基斯坦从2007年起装备射程350公里的Raad ALCM巡航导弹,导弹制导方式包括惯性导航、地形轮廓匹配、光学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GPS, “北斗”导航,从巴基斯坦空军的JF-17、“幻影III”和“幻影V”战机上发射。Raad导弹是以另一种“巴布尔”陆基巡航导弹为原型研制的。
巴基斯坦国家工程与科学委员会从1998年开始以2枚美国RGM-109 “战斧”Block 3导弹为原型研发“巴布尔”导弹(828工程)。这2枚导弹是1998年7月和8月美国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时落在巴基斯坦南部的。“巴布尔”导弹装备扎波罗热“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涡喷发动机。制导系统为惯性制导和GPS制导。可携带常规战斗部和核战斗部。2011年10月,巴基斯坦成功地试验了“巴布尔”巡航导弹,导弹从陆地机动发射装置发射,摧毁了700公里以外的目标。
伊朗于80年代开始在北朝鲜的帮助下和与巴基斯坦的密切合作下发展自己的导弹计划。其最初的“谢哈布-1”和“谢哈布-2”导弹是在北朝鲜的“火星-5”和“火星-6”的基础上研制的,后二者与进口的苏联9K72E导弹系统在两伊战争中被用于“袭城战”。
除了导弹,伊朗还研制了“纳吉特6”和“纳吉特10”非制导战术火箭,后来它们被“地震-1”、“地震-2”、“地震-3”固体燃料单级战役战术导弹所取代,“地震-3”射程达200公里。
伊朗以北朝鲜的“劳动”导弹为原型研制了“谢哈布-3”单级液体(或固体)导弹,它实际上与巴基斯坦的“高里-1”是同一型号。
“谢哈布-3”导弹1998年进行了头几次试验,官方宣布导弹能击中1350公里外的目标,可携带重达1200公斤的弹头。在“伟大的先知-2”演习中进行了测试的改型射程增加到2千公里,弹头重量减少到650公斤,并采取了一系列其他技术改进措施。
下一个型号——“谢哈布-4”也是基于北朝鲜的“劳动”导弹技术、与北朝鲜合作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最大射程2千公里,战斗部重750-1000公斤。其三级型具有相同的战斗部,加装固体燃料加速器,射程达2800公里。
后来伊朗从北朝鲜获得了Moksong导弹生产技术,开始研发射程为3500-4300公里的“谢哈布-5”两级型导弹和射程为4000-4300公里的三级型导弹,以及战斗部重500-1000公斤、射程为5500公里的“谢哈布-6”两级型导弹和射程为5600-6200公里的三级型导弹。该导弹能够发射卫星。
2010年试射了新型液体燃料导弹Qiam-1。
伊朗军队还装备中国M-7(购买多达90枚)、M-9、M-11导弹。
2002年,伊朗成功地试验了A-110“征服者”固体燃料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其最大射程为200公里,后来提高到300公里。
2008年有消息说,伊朗成功地试验了射程达2千公里的“萨迪尔”新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
2008-2011后成功地试射了几次“萨迪尔”导弹及其改进型“萨迪尔-2”。
2005年,乌克兰政府承认,伊朗人可能非法在乌克兰购买了数十枚Kk-55巡航导弹。这笔交易是进步公司(乌克兰专业出口公司的子公司)在2000-2001年进行的。而2005年4月,乌克兰总统维克多•尤先科公开证实乌克兰有人向中国和伊朗非法提供了Kh-55导弹。后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证实乌克兰向中国和伊朗提供了Kh-55空射战略巡航导弹。
目前,伊朗在这种导弹的基础上正在研发巡航导弹,伊朗的赫马特火箭工业综合工厂正在生产Ghadr-110导弹。
除巴基斯坦和伊朗外,其近邻印度也在发展导弹计划,包括美国在内的外援对印度导弹工业的建立也起了很大作用。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试验室从1979年在海德拉巴开始的“烈火-1”弹道导弹研发计划是以SLV-3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3)“商用”火箭为原型,而后者是在美国的“侦察兵”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
印度另一种型号的弹道导弹——“大地”由上述机构在一些西方公司(名称暂时处于保密状态)的帮助下从1983年开始研制。在其研制过程中还利用了苏联S-75防空导弹的火箭发动机。研制了两种型别:“大地”SS-150-P1,射程40-150公里,战斗部重1吨;“大地”SS-250-P2射程250公里,战斗部重5百公斤。为“大地”系列导弹研制了常规、核、化、温压、侵彻和集束(装有聚能杀伤子弹药)战斗部。“大地”系列导弹的自导头装备红外和电视传感器,能够引导打击移动目标。
1988年印度开始试验“大地”SS-150-P1,显示其精度很高(射程150公里,圆概率误差50米),1994年列装。为了装备水面战舰和潜艇,研制了海基型“大地”导弹。
在研制“烈火”新型两级导弹时,研制者使用了“大地”导弹装有液体发动机的一级。该项目断断续续进行了近15年。1997年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后计划得以恢复。
“烈火-1”导弹射程达2500公里,以其为原型研制了“烈火-1A”中程导弹,后来又研制了射程达3千公里的“烈火-2”弹道导弹。两个型号都于本世经初装备印军。除核战斗部外,“烈火”导弹可装备常规炸药单弹头战斗部、温压战斗部和重达1吨的集束战斗部。后来研制了射程达6千公里的“烈火-3”导弹。
1999年,印度开始“太阳神-1”和“太阳神-2”新导弹研制计划,这两个型号以射程分别为8千和1万2千公里的印度ASLV“商用”火箭为原型。
叙利亚在导弹技术领域投入巨大力量,除了已经提到的90年代与中国和北朝鲜的合作,还从伊拉克获得了导弹技术。
叙利亚目前拥有大量苏联的R-17导弹和中国的M-9、M-11导弹。1973年,叙利亚用R-17导弹打击了以色列国土,包括特拉维夫。本世纪初,叙利亚从俄罗斯购买了射程达280公里的“伊斯坎德尔-E”新型战役战术导弹系统。
同时,利比亚从苏联购买了大量9K72导弹系统和R-17导弹,并于1986年用来打击位于意大利兰佩杜萨岛上的美国海岸设施。在卡扎菲垮台之前,利比亚投入巨大力量发展“阿尔-法塔赫”导弹研制计划。参加该计划的有来自巴西、德国、印度、乌克兰和南斯拉夫的公司,战斗部重5百公斤时导弹射程达1500公里。但是利比亚的战役战术导弹没有使用过,不是因为其战术技术性能,而是利比亚部分军队将领不想执行卡扎菲的命令。
目前,很显然苏联和美国可向第三世界出售只适于相互消灭的武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这些国家自己在发展导弹技术,这些技术完全不在美国和俄罗斯的监督之下。
中国向太空发射卫星和在太空试验反导武器表明,它再也不需要依赖正式的外国援助。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在发展的导弹计划也将走同样的道路,埃及和台湾也是,只是稍微落后一些。
显然,世界早晚会遇到一支不限制自己使用类似武器的力量,目前不可能寄希望于防空和反导防御武器的技术能力。甚至一具地对地导弹发射装置使用现代化制导设备和核或化学弹药对城市进行打击就能瘫痪受攻击国家的国家机关。
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外,使用航空电磁炸弹也能造成类似的后果,90年代澳大利亚航空武器专家卡洛•科普在公开媒体上首次公布了关于这种武器的信息,显然,这种武器可以被用于研制弹道导弹的战斗部。
象苏联、美国、英国、德国、南斯拉夫这些国家在二战期间和战后都研制过电磁武器。塞尔维亚科学家尼科拉•特斯拉在电磁武器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试验室自50年代开始研制电磁武器英国在该方向上取得的成果也众所周知:研制了能产生20 兆瓦电磁脉冲的战斗部,作用半径数百公里。
据媒体报道,这种研究的主要障碍是紧凑型大功率电源的研制,它能产生数十万安培的电流,在FCG (Flux Compression Generator)或 MHD (Magneto Hydrodynamic Generator)型发电机中产生磁场。
目前据媒体报道,美国已经有了携带电磁战斗部、用于毁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射和制导系统的小型无人机和用于消灭地面和空中目标的电磁发生器的研制计划(“再见”、LASP和SASP)。
据悉,一些国家研制了能发射10万兆赫电磁脉冲波的装置,这种电磁波能导致人的行为发生改变。
从卡洛•科普的文章中可知,在技术上,研制电磁炸弹在90年代就已经可行,相应地,其在现代城市中使用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除了这种战斗部外,地对地导弹还可以装备其他类型的战斗部。例如南斯拉夫报刊曾报道能对电子仪器和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微波武器研制消息,说西方在研制能消灭制导弹药自导头的微波辐射装置。
现代化制导弹药的威力性能、其射程和打击精度的提高使其使用不需要前出至敌国边境。许多国家可以采取这种行动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防御保障是能保卫国家安全的防空、反导防御和太空侦察系统。 知远/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