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被忽略的理论最大安装量

2013 年 11 月 28 日3570

生意宝11月25日讯

对于光伏行业尤其是光伏制造业而言,即便市场需求真的能够有效释放,其容纳空间也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反倒是围绕着存量巨大的光伏电站市场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服务性需求,或有可能成为光伏行业未来最具想象力的发展空间。

在经历严冬之后,光伏制造业已露出复苏迹象。

有数据显示,随着市场需求的放大以及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一些具有优势的光伏制造企业的毛利率开始稳步提升,行业隐现企稳迹象。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下游新增装机容量每年以数十吉瓦的规模大幅增加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或许将不得不需要引起重视,即对光伏电站市场而言,其理论上的最大装机量到底有多少?

以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为例,有数据显示,全国建筑物可安装光伏发电约3亿千瓦,其中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可安装8000万千瓦(80GW)。

对于中国现有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而言,工业园区无疑是首选的安装地。如以2014年预计8GW的安装量来计算的话,上述市场理论容量,大概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全部用完。

当然,这一计算方法可能过于绝对和武断,但借此却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对于光伏行业尤其是光伏制造业而言,即便市场需求真的能够有效释放,其容纳空间也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反倒是围绕着存量巨大的光伏电站市场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服务性需求,或有可能成为光伏行业未来最具想象力的发展空间。基于此,也为行业相关方提供了新的课题。

对于政府层面而言,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行业的政策,但目前仅仅停留在刺激制造业这一较低的层面。因为,对于中国现有的光伏应用终端市场而言,并不能称之为理想的状态,尤其是在退出环节,仍面临着路径过窄、长期无法解套的境地。

其破解之道,应是对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予以鼓励和扶持。比如,可以借鉴美国市场以电力购买协议(PPA)/租赁为载体的第三方融资模式。

制造业的复苏

近期,不仅中国市场的需求出现一定的增长,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光伏电站安装量也在增加,这进一步刺激全球光伏电站安装量创出新高。

NPDSolarbuzz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太阳能光伏终端市场的需求量达到9GW的季度新纪录,环比增长6%,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数据显示,2013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太阳能光伏安装量之和超过了17GW,这一数据创下了这两个年中季度光伏需求量的新纪录。今年年中激增的安装量,比太阳能光伏行业在过去所取得成绩高出近3GW。

除了安装量创出新高外,价格也开始趋于稳定。报告显示,三季度全球前20大太阳能光伏组件供应商的组件平均售价(ASP)为$0.74/W,与二季度的$0.75/W相比有小幅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与国外供应商的激烈竞争导致日本市场售价下降。具体到中国企业而言,在2013年前三个季度中,中国一线供应商组件平均售价保持稳定在$0.63/W左右。

在市场需求增长以及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行业毛利率也开始稳步回升。

报告显示,2013年三季度前十大光伏组件供应商中九家公司将实现季度出货量增长,其中六家创造季度出货量的新记录。中国一线供应商的三季度组件价格维持在$0.63/W左右。同时,随着成本下降,全球前20大太阳能组件供应商2013年三季度的毛利率从二季度的11.3%增长到12.5%,最高者可达18%。

与一些一线企业相比,在国内上市的二三线企业更是开始扭亏为盈。统计显示,18家A股上市光伏企业前3季度实现收入255.45亿,同比增长22.65%;其中三季度实现收入98.00亿,同比增长48.11%,增速较二季度的17.88%明显扩大。而在盈利方面,三季度行业净利润为2.97亿,其中除精功科技、天龙光电及中利科技外,其他企业三季度均实现盈利。

激进的挑战

NPDSolarbuzz预测,2013年四季度太阳能光伏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0~12GW。其中,一半的需求将来自中国和美国市场年末的季节性需求激增。

就2014来看,该机构认为,亚太地区的需求量将超过全球市场的50%,而新兴市场的需求量将增至全球市场的10%左右。与2013下半年类似,2014年占主要需求量的国家为中国和日本,全年预计将占到40~45%。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近日则通过《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初步考虑,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

而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意见的函》中则提出,在不出现弃光限电的情况下,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将从原计划的10GW上升至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项目将达到8GW。

在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大跃进的同时,有一个问题或将开始显现,即光伏电站理论上最大安装量。毕竟,对于光伏电站市场的容量而言,首当其冲的是要受到可安装的土地以及建筑物的制约。

据测算,中国全国建筑物可安装光伏发电约3亿千瓦,其中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可安装8000万千瓦(80GW)。如以2014年预计8GW的安装量来计算的话,现有工业园区的建筑物大概也就能满足十年左右的市场安装量。

尽管上述计算方法过于极端和武断,但却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对于光伏电站市场而言,即便不考虑并网等限制,其安装量也并非可以无限大,而这直接关系到光伏制造业的前景。虽然光伏制造业也可以冀望于现有电站的更新换代等新的需求的爆发,但或许仍难以回避行业出现大幅波动的冲击。

此外,发电效率的提升,可能也是拯救制造业的一个机会。但前提是,新增加的发电量能够完全覆盖原有的电站设备被弃置后所造成的损失。

对于光伏的制造环节而言,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能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而从整个行业来看,未来最具想象空间的应该是围绕着存量巨大的光伏电站衍生的各种服务需求。这将为中国光伏行业相关方提供新的课题和发展空间。

就政府层面而言,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光伏行业的政策,但仍然仅仅停留在刺激制造业这一较低的层面。中国现有的光伏应用终端环节并不能称之为理想的状态,尤其是在退出环节,仍面临着路径过窄、长期无法解套的境地。

而世界其他光伏电站发展较快的国家,例如美国等,则较中国的情况好得多,也更具有持续性。

据了解,美国通过电力购买协议(PPA)/租赁为载体的第三方融资模式,成功破解了光伏电站初始建设成本高、退出时间过长等难题。其大致模式是,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光伏电站开发商(服务商)负责建设、运营电站,并与终端用户签订10到20年的电力购买协议(PPA);项目建成发电,用户按协议支付电费,从而产生现金流,开发商再按约定的回报率支付投资者。

在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中,太阳能开发商(服务商)是连接用户、投资者和设备制造商及安装商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核心的平台性作用。

在国家能源局10月份召开的《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吴新雄表示,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需要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向电力用户直接供电,但现行电力体制和管理机制对这种方式支持不够。因此,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各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允许、支持地方和企业先行先试,适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道路。

0 0